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有一些规矩来束缚人们,否则没有这些规矩,整个社会就会十分混乱。而在一个家庭中,心理健康专家认为,给孩子制定规矩也是必要的。
子不教,父之过。
想要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父母就要从小给孩子立规矩,帮助他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但孩子不能像成人一样“一点就透”,迅速领悟家长的意图,所以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让孩子既清楚地知道这些规则,又不至于扼杀他的自由天性或造成心理问题。
生活上立规矩要听孩子意见。
生活中需要孩子遵守的规则很多,小的如起床时间、锻炼习惯、玩具收纳、写作业等,大的如公共场合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所有的规矩除了要给孩子讲清理由,也要和孩子一起商量探讨,尊重他的表达权和个人意愿,尤其是那些非强制性规则。在民主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更懂得尊重他人,规则容易内化,实行效果好。比如,规定孩子的起床时间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起床后需要做的事情,然后倒推出起床时间,如果想晚起十分钟,需要压缩哪部分时间,具体怎么做,最后定出最终的起床时间来。
规矩内容要明确,有可操作性。
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方式更倾向于形象化思维,为减少沟通中的误解,规矩内容一定要清晰,有执行操作的步骤最好。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布置家务劳动,但孩子可能完成得不够顺利,反遭家长斥责,结果导致孩子的积极性受影响。举例来讲,如果想培养孩子自己收纳玩具的习惯,就要明确告诉他,什么玩具收在哪个位置,怎么收。你们可以一起画出或者写出玩具收纳的规则、步骤,贴在墙上,时刻提醒。
在立完规矩之后,家长一定别忘了给孩子讲清楚,如果他不守规矩,将会有何种结果。而这些结果,最好是与孩子自身利益有一定关系的,比如:孩子犯了错,就没收他的玩具,不让他吃好吃的等等。这样孩子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就会遵守这些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