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正值寒冬腊月的一天,他与她在一辆军车上邂逅。
她端庄秀美,他年少青春。
她“雪中送炭”送了他一件蓝棉袄,他误将关爱错当成情爱。
分别那天,他们依依不舍。那一刻,他突然明白,有时候关爱更高于情爱。
故事发生在1966年的寒冬腊月,一辆从长沙开往毛主席故乡韶山的军车上。
那天清晨,我有事晚了一步。等我上车时,车厢里只剩下最后一个位子。呼呼的北风直往脖子里钻,冷得我牙齿直打战。
我羡慕地往后看,因为后排位置是不会被风吹到的。那儿坐着三个女同志。我的目光落在了其中一个身材高挑、脸蛋俊美的姑娘身上,她很快觉察到我在注视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但随即迎上我的目光,微微一笑说:“冷吧?跟你换个位置吧。”
“不用,不用!”我急忙摆手。我一个大老爷们,要个姑娘让位子,这怎么好意思呢。那姑娘抿嘴一笑,走到我面前说,“你可以往我们后面挪一些。”她侧着身子与我面对面,寒风变得不再那么冷了。而她飘起的长发不时与篷布交融,更显得美丽。
我鼓起勇气与她交谈,她叫胜兰,她们住的地方就在我住所的附近。
回到宿舍,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不去那姑娘的身影。“咚咚咚!”敲门声突然响起。竟然是胜兰!我不禁喜出望外!她换了件呢绒大衣,更显得端庄秀丽。她手里拿着换下来的蓝棉袄,说:“这个给你穿吧,你穿得太单薄了。”
我穿着她的棉袄,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可令我百般不得其解的是,此后她再也没来过。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在路上碰到她,她只是点点头,就匆匆地与我擦肩而过。我很失落,心想也许是自作多情吧,她压根儿只是同情你。
次日,我便要将那件蓝棉袄还给她。她愣了愣,低头说:“不用还呀。”于是,我又将蓝棉袄拿了回去。直到我到杭州前与她分别,才将陪伴许久的蓝棉袄还给了她。
离别那天,我依依不舍地望着她的背影,霎那间百感交集。胜兰乐于助人的心灵与外貌一样美丽,而我却把她“雪中送炭”同志间的关爱错当成自私的情爱,我突然间觉得自己也变得那么矮小了。生活中,我们更多地应该是珍惜这样的友谊之情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