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场心理 > 人际关系 > 对人行善也要保持一定的分寸

对人行善也要保持一定的分寸

来源:大心理    
人气:

我们都说我们要知恩图报,对于他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做人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相信我们的家长小时候都是这么教育我们的,不过,在心理健康专家看来,这种教育观念是有一定缺陷的。为人行善应该把握一定的分寸,否则会给自己惹来麻烦。在平时的人际关系中,与人为善是良好的品德,而且我们也希望能够与这样的人相处,但是心理健康专家提醒,善良也是需要你掌握分寸的,因为如果没有注意掌握善良的分寸,反而容易将这种善良

  我们都说我们要知恩图报,对于他人应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做人也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相信我们的家长小时候都是这么教育我们的,不过,在心理健康专家看来,这种教育观念是有一定缺陷的。为人行善应该把握一定的分寸,否则会给自己惹来麻烦。

  在平时的人际关系中,与人为善是良好的品德,而且我们也希望能够与这样的人相处,但是心理健康专家提醒,善良也是需要你掌握分寸的,因为如果没有注意掌握善良的分寸,反而容易将这种善良变成伤害。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每天上班都会施舍一个乞丐,刚开始给10元,乞丐很高兴。后来这个人娶妻,钱就降到了5元,乞丐有点不高兴。再后来这人有了孩子,钱又降到了2元,乞丐更不高兴了,拉着这个人问为什么。“最开始我单身,可以多给一些,后来我有老婆和孩子了,又要供房子,所以给的就少了”,乞丐一听很生气:“你怎么可以将我的钱拿去养你的老婆和孩子?”

  俗话说:“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听起来似乎与真诚待人、全心助人相矛盾,然而,却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古人把为善拿捏得极有分寸。因为人心往往复杂微妙,在多次接受恩惠之后,受惠者可能渐渐习以为常,甚至变得理直气壮、得寸进尺,若不能得到满足就会转为怨怒;受惠者还会因为长期处于受施舍的地位而产生心态失衡、羞恼,反过来怨恨、中伤施恩者;甚至有的时候,爱助人的善名还会引起旁人的妒嫉。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三国时期的吴国,赵姬在女儿出嫁时叮嘱道:“到了婆家,千万不要做好事。”女儿不解,问母亲:“好事做不得,那可以做坏事吗?”赵姬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意思是,赵姬并不是禁止女儿为善,而是让她不要一遇事就要去帮助别人,这样显得自己很贪求善名,还会招来别人的嫉妒仇恨。

  因此,与人为善,也要把握好分寸。不是只凭自己的热情去做就好,也要考虑受惠者甚至旁观者的感受,因为真正的善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是让所有的人心生欢喜且心生善意。如果行善反招人怨恨中伤,不要急于埋怨人心不古、世道不公,不妨静下心来反躬自省,是否自己的“行善”方式不对甚至太过了?

  就拿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有一些人并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体残疾而郁郁寡欢,相反,这些人特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好的生活。而如果过分的对他们施与援手,那么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这就是为什么要让大家把分寸的原因。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三招教你避开 人际暗沟

你勤勤恳恳地做事,和和气气地待人,但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就得罪了人。为什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