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每天都很忙,但有的是真忙,有的是装忙。这里不是要批评你的工作态度,只是想偷偷说一句,装忙也有一定的心理安慰作用。你相信吗?职场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就知道了。
装忙成为日渐流行的职场现象。
“电话里问近况,谁都说自己忙,不忙的人仿佛是可耻的,是没有上进心的,或者是要沦落为职场边缘人的”,“见面必需要提前预约、就算见面也经常会迟到、说没几句就诉苦我忒忙累死我了”……
从现象学角度来说,但凡现象就有其特定的存在理由。某种意义上说,“装”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常见现象,除了装忙之外,装富、装穷、装横、装怂、装傻等,这些在今天的社会里同样不少见。
人的本性趋利避害。
有些成功人士给人的印象是比较忙碌,而成功的现实代名词往往是名利,于是很多人把忙碌——成功——名利之间画了链接线。久之,中间接被省略,就成了忙碌=有名利的直线链接。名利二字是人性中最基本的趋向之一,人尽喜欢。当忙碌成为名利的直线链接后,忙碌也成了人所喜欢的东西。(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模糊的,一人一个理解,但物质社会往往把成功的定义逐渐狭义化。这是另一话题。)
与此同时,人人都有生存性,是原始焦虑与生俱来的。无名无利、被瞧不起、被不认同等都是令人的重要成分。因此,作为无名无利的象征——不忙,人们也就一起连带着恐惧了。既然恐惧就要想办法摆脱,装忙就是最简单的摆脱方式。假装自己很忙,显得自己很重要,即使其实一点也不忙,强要面子的你也要躲在家里躺在床上说,很忙很忙。
忙也要做区分。
忙是有价值的可能表现之一,但不是唯一表现。忙除了能证明忙本身,并不能直接证明别的。倒过来说,有价值不一定表现为只忙不闲,相反常常会是有张有弛、忙闲结合。
忙得抬不起头、喘不过气,兴许是瞎忙,是没忙明白。不忙也说忙,可能有一定不自信成分在内,担心丧失外界对自己有价值的评价,于是才装忙。假如个人价值体系稳定,也就不需要通过忙的外在现象证明。
闲着却说忙,可能有较强的内在焦虑存在,因为焦虑,所以条件反射式的强制远离“闲”这一象征。
装忙也与比较心理有关。因为担心在比较中丢面子,于是人会通过炫耀来维护面子。装忙也是一种炫耀,因为从表浅的层面上说,忙=有价值=比别人好。
装忙后会有一定失落感。
装忙毕竟不是真忙,在得到一定心理满足后往往会有失落感,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是心理的感知。之所以装忙,是因为害怕“闲”的远期象征指向,是价值不稳的焦虑造成装忙。但是装忙之后价值并没提升,原本被焦虑、被担心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于是焦虑和担心依然存在。而与此同时,时间却在装忙中继续流失,越流失危机感越强,惭疚感或自责感也会增多。于是,在已有焦虑、担心等基础之上,总的负面心理感受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另方面来自生理周期的波动。不管真忙假忙还是装忙,机体都需要保持一定,紧张促使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人是处在兴奋状态。当忙过之后,肾上腺素水平下降,人就会有、失落、怅然等感受。这种生理潮回落也加重了失落感。
装忙能给人短时的心理安慰。
行为本身对情绪具有影响力。当因价值系统不稳而焦虑时,通过一定的外在行为改变(忙起来),能使焦虑减轻一些。哪怕是装忙或假忙,行为本身的效果都能对焦虑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这种影响力、效用期都是暂时的,不能改变内在价值不稳这一根本问题。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如果觉得自己有装忙现象,不妨分二步走:
在暂时还没有找到真忙起来、真正提升内在价值的有效途径之前,必要时可以恰当地装装忙。装忙虽然改变不了实质问题,但可以在当时状况下临时减少焦虑感。相比起来,因为不忙而被旁人看不起、被人冷落的心理危害更大。两害相衡择其轻,暂时装装忙,也算是临时性的自我心理维护方式之一,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第二步,认识上要理解装忙只是临时救急,并不治本,同时还会加大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浪费。因此,尽快找到“真忙”的方向、途径和方式才是长远之策。如果在寻找真忙方向上有迷惑,可以借助外界力量,如身边较有见地的知心朋友可以深入聊一下,也可找专业的心理顾问、职涯顾问聊聊,都能得到一些盲区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