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异性好感期后,开始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复杂情感。当代青少年闭锁虽仍有存在,但更多的是以情感吸引和实际接触的形式,强烈地表达对异性的向往与爱慕。对待这种冲动的情感,有的青少年来得快去得也快,有的则会陷入无谓的痛苦之中,以致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 一般情况下,青少年的性情感发展总是由幼稚向成熟、由波动向稳定发展。同时,应该看到现代社会文化对青少年性情感发展的诱导和诱惑作用。它一方面丰富了青少年性情
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有“逆反”的产生,其中以发生的频率最高。在“性”的问题上也不例外。如家长禁止孩子看与性有关的书刊,偏有人要偷着看;不让关注异性,偏有人要格外留意;不让谈恋爱,偏有人要。 青少年“性逆反”不可能根除。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少男少女的性意识已开始萌动,他们希望通过自我的努力去探索性的奥秘,所以不肯轻易接受成人的观念。但这一时期,他们对性的自我探索处于模糊状态,种种性的困惑无法解除,而他们
一位母亲在朋友的劝告下带着18岁的儿子来到心理门诊。这位母亲说:近来儿子突然拼命运动,外出必须戴上宽边太阳镜,身上穿着时尚的流行服装,一开口便说有多少女孩在追他……以各种方式想表现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男人。男孩自述: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充满女性化的家庭,三个叔叔家都是女孩。三个姐妹很团结,我是唯一的男孩,最近在学校里又被女生嘲笑,说我扭扭捏捏,像个姑娘。我听到后心里非常自卑,我之前那么做的原因就是为了
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近年趋升,但人们对此病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一位心理学家曾对62位15-23岁“末诊”于心理专科的患者作过调查,结果显示,患者自身识别率几乎为“0“,学校、家庭、社会对本病的识别率平均不足1%,一些综合医院的识别率仅为15%左右。 青少年抑郁症的种种表现,在非专科人士的眼里,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或误诊为脑供血不足、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但对
国力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且更需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据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分会介绍,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名青少年心理有问题,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 6%~32%,并呈不断上升趋势。不健康的人难以立足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这无疑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 一、青少年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青少
据心理专家讲,若发现了青少年一些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时,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防止犯罪心理先兆发展酿成犯罪。 1 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针对犯罪青少年认识低下与是非颠倒的心理特点,应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并提高法制觉悟,以便进行分析治疗和行为矫正,使其重新做人。不应随便将少年犯投入监狱,处以刑罚,而应注重身心康复,进行再教育及人格再塑。 2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治疗。针对
东升镇双巷村小学六年级学生余林像平时一样刚到学校,就被同班同学余某找到拿东西,随即两人发生争执,对方持刀向余林猛刺过去,余林被刺而死。 事情发生后,立即引起了双流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双流县教育局、当地警方迅速介入此事,并及时展开调查。在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太平间旁见到了余林的姨妈以及余林所在学校老师。 据余林的姨妈介绍:死亡后,满身是血的余林被送进了医院太平间,这个平时很听话、学习成绩
“爱情错觉”是指因受对方言谈举止的迷惑,或自身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而错误地主动涉入爱河,或因自以为某个异性对自己有意而产生的爱意绵绵的主观感受。“爱情错觉”导致一厢情愿式的单恋,俗称单相思。 单相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毫无理由的“单相思”,对方毫无表示,甚至对方还不认识自己,而自己执着地爱对方,追求对方,这种恋爱,是纯粹的“单向”;另一种是自认为有“理由”的单相思,错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情,于是“落花
青少年用手机主要是干什么呢?“发短信啊!”哈尔滨市一位读初二的女生久久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特殊情况我一般不打电话,想跟同学聊天就发短信,我一个月包了200条短信,不过还是经常超出。”久久不是个例,记者近日在哈市各大中小学校走访了解到,用手机短信和别人交流已成为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手机的青少年使用者已经扩大到10~26岁的阶层,使用者的低龄化趋势越发明显。 记者在黑龙江大学校园内随机找到一个学生
记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几个有网瘾经历的家庭,记录下了这几个家庭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这些故事中,有的主角已经走出网瘾返回校园,他们的经验也许对很多网瘾家庭有借鉴意义。专家还深入分析了造成青少年网瘾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一些提醒意见。 网瘾故事——“电脑再修不好,我就打你了!” 与其他孩子相比,张铭飞的童年实在算不上幸福。从他记事开始,他不仅亲眼目睹了父母吵架的恶状,更要倾听父母在他耳边数落对方
1985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现在年龄在20岁以下,他们在性观念和性行为方面已经与上一代有了很大差别,而这些真实的情况家长、学校和社会却知之甚少。 他们的性现状如何?他们抱有怎样的性观念?他们从什么渠道获取性知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一些高、初中学生。 “70%有异性朋友,其中90%发生性关系” 刘迪,男,1985年生,北京某高中学生。他的第一次恋爱是19岁,也就是上高中的最后一年。他说,上初中时班里
人们常感叹:现在青少年儿童的生活更现代化、更富裕、更丰富多彩了。但是,他们体会到自己无比幸福了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总是说“郁闷”呢?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诊疗中心(青少年门诊)的张嫦副主任医师表示,该中心日前对18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最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八大烦恼困扰着青少年儿童。 此次调查出的青少年儿童八大烦恼是:学习成绩不理想,没信心学好(占36 9%);总也做不完的作业(占34 8%);家长只知道关心
当我们回顾上一世纪医学发展,欣喜地看到医学在战胜躯体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我们也同时看到精神/心理障碍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发展和进步造成的阻碍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尤其是在尚未体味社会冷暖、思想处于动荡、幼稚期的青少年中,精神/心理障碍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悲剧性结果。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中国大陆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
一个身体正常的青年,如果经常赖床贪睡,同时又不合理饮食,不运动,势必能量储备大于消耗,就容易形成肥胖;如果平时生活有规律,逢节假日却睡懒觉,便会扰乱体内生物钟的时序,使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心绪不悦,疲惫。如果因为舒适的睡觉淹没食欲,使得肠胃经常发生饥饿性蠕动,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这就容易发生胃炎、溃疡和消化功能不良等症状。起床迟的青年,其肌张力都低于一般人,爆发力不足、动作反应迟缓。
综合阅览相关报道后,笔者得出一个结论——马加爵非常符合心理学上“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人格障碍是指一个人的人格在其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与正常社会生活格格不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悖德性人格等,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中最受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重视。其主要表现为道德意识及道德行为障碍,具有以下特点:情绪
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5地对家长和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表明———没人告诉我“性”是什么。68.3%的家长和45.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性教育的概念是一般了解。有92.5%的学生认为自己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有关“性”的问题,86.7%的学生首先向父母求解,但只有2.6%的家长给予了满意的答复。青少年性教育刻不容缓。87.3%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65.8%的被访者认为性教育有利于青
一些家长以为,抑郁症只是现代社会中大人们易患的疾病,自己的孩子还是个学生,怎么也得了这种病呢?其实抑郁症不分年长年幼,这些年更趋向低龄化,在大、中、小学生中都较为多见,而且又各有特征,与非病理情绪行为具有相似性,往往令人难以分辨。家长、老师及非专业人员,如果发现孩子有下列情况,并持续了一定时间(3个月以上),脑子里就该多一个问号:他们是否患了抑郁症?一、儿童抑郁症。主要见于小学生,年龄范围在7~1
珠三角地区3 5%的中小学生患有强迫症!专家指出,除与目前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心理脆弱易感有重要关系外,小时候过于求完美,长大易患上强迫症。 完美主义是最大的缺陷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有关强迫症治疗的研讨会上,知名心理医生詹春云介绍说,强迫症是以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 而强迫格又称完美性格是自小到大都会有的特质,从这个角度讲,完美主义是最大的缺陷。 强
强迫症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患者总是无法控制地生发出某些古怪的念头,或重复一些仪式的动作。其实,他们明明知道这些做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就是无法遏制自身的冲动。强迫症的诱发因素有很多。以往,医生将关注的目光过多地放在了患者自身性格上,认为他们过于敏感、过分追求完美。但通过多年来的实践,临床心理学家们发现,很多未成年强迫症患者的发病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的要求过于严苛,动不动就吹毛求
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 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 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