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如果我将来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让他走我的路”,“孩子千万不要像我一样……”于是,教育孩子不从实际出发,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补偿心理,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有的成年人小时候受到父母的忽视、拒绝、惩罚后,焦虑、悲伤、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为人父母后,一旦发现自己在拒绝孩子,或孩子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就会不寒而栗,本能地终止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父母向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孩子
儿童的不合理要求是每个家庭都必然经历的问题,不同父母,其认识和应对是不同的,不同的认识和应对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大不相同。那么,儿童的什么要求是不合理的呢?儿童为什么会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呢?第一个问题看似不需回答,其实不然,我们通过回答第二个问题来兼顾。依据我的经验,儿童的不合理要求主要出于下面五个原因:1)出于好奇心任何一个健康的儿童,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年龄越小,其好奇心越强烈、越广泛。比如孩子
不少父母为孩子好玩所困扰,或苦口婆心,或惩罚责骂,“文韬武略”用尽,仍难如人意。这里奉献的一个“锦囊妙计”,可能对年轻父母有所帮助。1、顺应好玩是人的天性。日本学者用超声图像观察发现,人在母腹中就有了最初的玩耍行为,而且花样还不少,诸如挥手踢脚,玩弄脐带,吸吮手指,伸臂眨眼做怪相。出世以后,玩玩具,做游戏,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大自然提供了比母腹广阔得多的玩耍空间。即使成年人,好玩的天性也并未泯灭,
不少男性在择偶时,会不自觉地将能照料自己生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作为首要条件;女性也会自然而然地挑起这副担子,不但照顾家,还要教导丈夫做人。其结果又会如何? 结婚10年多以来,明琛越来越觉得妻子像他的母亲,总要求他改这改那,恋爱时亲密的叮嘱,慢慢变成了日常生活中不间断的唠叨。两人相恋时,明琛才23岁,但毫不介意妻子比自己大两岁,倒是被她的成熟和细心吸引,觉得娶妻如此,一定会获得如妈妈般的照顾,生活也能
一个故事说:当一个病重的男人即将离开尘世的时候,分别把妻子和年轻的情人都叫到了自己的床前。面对伤心哭泣的单身情人,他拿出了一片枯黄的树叶,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时,飘落在你肩头的树叶,我一直保存着,把它作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现在我把它送给你,作为我们爱情的见证。”然后,他又拿出一张存折,对发妻说:“我们争吵了一辈子,以后也不用再吵了,这个存折给你,和孩子们好好生活吧。”看到没有,这就是爱
儿童在发育过程中,会对某些事物感到恐惧,如怕动物,怕水,怕火,怕黑暗,怕陌生人,甚至对代表某些事物的词语也会发生恐惧。不少孩子看见医生或接受注射时,也会产生恐惧反应。恐惧反应可表现为惊慌、惊叫,退缩、痛苦、求救,甚至逃避或对抗,这在孩子接受医疗时(如注射药物)表现最为典型。儿童恐惧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呼吸加快,心跳增速,表情紧张,瞳孔扩大,手抖,严重者可呈现紧张惊恐状态,面色苍白,
近来,有多位家长咨询高中“孩子”的问题。上了高中,就不应再将他们看作孩子,因为他们已经属于“准青年”了。 □问题内容: 专家您好,我们是一对苦恼的家长,我们的孩子目前上高一,这个孩子平时没什么大毛病,就是特别爱说谎,尤其是跟我们,每次我们发现以后,质问他,他就一声不吭,怎么说都没反应,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跟他沟通,多说两句他还不耐烦,想跟他聊聊吧,说两句最后就不欢而散,我们应该怎么办啊? 家长朋友:您
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呢,不要认为孩子有攀比心理就要对其制止。在心理专家看来,家长应抱以平常心看待,而且说不定还能变坏事为好事,借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孩子的沟通、与人交往能力。 家长不应武断制止,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呢,其实人群中攀比心理很常见,心智源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心理咨询师刘中良说,当孩子提出要求,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先耐心听听他们到底想什么。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如何对
所谓“秘密”,就是隐蔽起来不让外人知道的事。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秘密,当然孩子们也不例外,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假如一个人什么秘密也没有,那么这样的人也太平淡无奇了,就像是一片没有绿洲的荒漠。关键问题是孩子心中秘密的性质如何,作用如何,对孩子的成长有何影响。孩子心中的秘密,依据存在的范围看,有学习中的秘密,有工作中的秘密,也有生活中的秘密。比如,考试即将来临,有的孩子给自己定下目标,争取在全班
谁不愿父母双全、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可是,正像无法选择自己的生身父母一样,我们也不能干涉父母的婚姻生活,无力制止他们为解决感情危机已经做出的离婚决定。家庭的完整、幸福,是每个青少年的良好愿望。在父母做出最后决定之前,一切还来得及。我们虽未成年,但已长大,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这时,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父母要离婚的真正原因,然后,以最大的爱心,尽最大的能力,帮助父母做出正确的抉择。假如父母一直感情不错
暑期以来,前往各心理咨询中心的学生多了起来,记者也从林紫心理咨询、连线心理咨询等中心了解到,低龄孩子和小学生日渐增多,关于孩子心理,家长有许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专家建议父母既不要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但也不要主观臆断。别给孩子随意下定义案例:除了保证四岁的东东吃饱穿暖之外,东东父母对他的心理也是极其关注的。可是这个机灵顽皮的小男孩,近来的一些言行常让妈妈困惑不解。比如,姑姑送他一个滑轮,下
新生命的降临,给我们全家带来无比的欢乐与喜悦!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我们又为宝宝不断出现的“坏”习惯而困扰,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这些行为并非真的都是“坏”习惯,而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作为爸妈,不应该随意遏制这种自然的行为,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宝宝开启无限的潜能。事件一:吃手指淘宝四五个月的时候总是吃手指,后来发展成把自己能拿到的东西都要放到嘴里咬一咬。一开始,我觉得这样很
认生(怯生)是指儿童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反应。婴儿认生果真是不可避免的普通现象吗?认生(怯生)是指儿童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反应。例如有的婴儿见到陌生人会表现出严肃,紧张的神态,或试图回避、躲藏;有的婴儿甚至表现出严重的恐惧,尖声哭叫,挣扎着要离开现场等。这些都是婴儿认生的表现。许多母亲和传统的观念认为,婴儿认生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而听之任之,或故意让孩子避开陌生人;
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著的特点是:“变”。生理上在变,孩子开始发育了;心理上也在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
有的宝贝到了一定年龄段就表现得有些“自私”了,以前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他都会主动把玩具让给他们玩,现在不仅不借给小朋友玩,就连别人看看他的玩具,他都不让。宝贝变“自私”了,爸爸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 “自私”和分享只是境界不同 护自己的东西(或者说自私)不能上升到道德层面来谈,因为护东西和分享物品都是利己的体现,只是境界不同而已。护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利己,分享则同样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更大的利益意味着别
经常看到有些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学上叫作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所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一般而言,焦虑可分为三大类: 其一,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如爷爷渴望心爱的孙子考上大学,孙子目前正在加紧复习功课,在考试前爷爷显得非常焦急和烦躁。 其二,神经过敏
人人都有逆反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论是孩子针对父母、学生针对老师,还是丈夫针对妻子、下属针对领导,都有“你叫我往东,我偏往西”的对抗心理。只不过,逆反更多地出现在儿童与青少年身上。而成人因为理性使然,一般能够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要求,逆反心自然较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逆反心理是一种因情绪对抗而产生的在行为上与指令、要求、规则相左的倾向。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反对要求者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在认识层
青少期人最大的变化是从儿童期间依恋父母,转向依恋朋友。因此产生了亲子关系冷淡,甚至有子女脱离家庭的倾向。此时,父母应善于引导,不仅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更要深入细致地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与他们交流,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独立自主”的权利,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这样,才会使青少年顺利渡过这段情感不稳定的时期。 1、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活动。到了青少年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一般不会
菲儿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受家庭氛围的熏陶,知书识礼,乖巧伶俐。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百般呵护。菲儿的第二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后,父母顿感肩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于是搬出“女儿经”,谆谆教导女儿:女孩子对男孩子不能过分亲近,否则就会变坏;女孩子在学生时代对男孩子产生感情,就要成为坏女孩……菲儿牢牢记着父母的训示,小心地守护着心灵那块神圣的净土不被玷污。 一次春游,一个女同学和她不知不觉间走进一个隐秘的树
人人都有逆反心,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论是孩子针对父母、学生针对老师,还是丈夫针对妻子、下属针对领导,都有“你叫我往东,我偏往西”的对抗心理。只不过,逆反更多地出现在儿童与青少年身上。而成人因为理性使然,一般能够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要求,逆反心自然较少。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其实逆反心理是一种因情绪对抗而产生的在行为上与指令、要求、规则相左的倾向。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反对要求者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