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专家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学校教育引导不当带来的。 这家心理卫生机构在对2000名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调查中发现,有30.3%的孩子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其中40%有情绪不稳定(经常发脾气、心情时好时坏、学习时情绪忽高忽低、心烦等),适应不良(对新环境如学校生活不适应、不习惯老师的教育方法、与同学相处不好等),学习
贝贝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的,充满着灵性。可我发现,贝贝从不愿与人沟通,和小朋友玩时,合得来就玩,合不来就打。我想向她了解情况时,她总低着头一句不说。 没有办法,在疑惑中我与贝贝妈妈进行了沟通。贝贝妈妈告诉我,贝贝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有哥哥都住在一起。贝贝4岁,哥哥5岁,由于年龄小,所以总吵架。每次贝贝都把哥哥打哭。在大人眼里被打哭的是弱者,所以从不问
“帽子的质地一定要跟衣服相呼应——毛呢裙+毛呢帽子,立刻充满贵族气质!”如此的打扮经验针对成人很平常,但如果是幼儿园在读的小女孩呢?昨天,虹口区的一位幼儿园老师向本报记者反映,她们班里有一半的女孩都热衷于一些针对女孩子的时尚杂志,她对杂志里类似成人时尚杂志里出现的“穿衣经”表示担忧。 专家提醒:适当阅读无可厚非,但家长不妨加强引导 小囡:追捧时尚穿衣经 在密云路的一家东方书报亭,记者很方便地找到了
自闭症是跨越一生的障碍,家长的内心深处时刻承受着对自闭儿一生的担忧,一方面,由于整个家庭都要承受来自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家长(特别是母亲)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家长们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常常被忽视,或者求助无门,长期保持这样的压抑状态,不但不利于家长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现早衰、生理机能减退、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障碍、家庭问题的出现等等),也不利于自闭儿童的康复(家长的压力会影响自信心和
佳佳和莎莎正在画画,佳佳缺一支红色的蜡笔,看见莎莎笔盒里正好有一支红蜡笔,伸手就去拿,嘴里还说:“这是我的。”莎莎也正想要,不肯给佳佳,佳佳气得把莎莎画画的东西全扔掉,并把莎莎推倒在地上,还用小脚去踢莎莎。佳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
“恐学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惧心理,也称为学校恐怖症。“恐学症”有三个特征:1 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2 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勉强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3 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定、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痛、尿频、便急等。怎样治疗
从“眼不见,心不烦”,到“眼不见,心却在想”,客体永存性的获得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儿童从局限于当时当地的身体动作中解放出来,认识到物体的位置转换和永久存在性。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从儿子劳伦特出生起,他一直观察、记录着儿子的成长过程。看不见就是消失了劳伦特5个月了,手脚的动作与视线之间变得更协调了。皮亚杰拿着玩具去逗引儿子,劳伦特会朝着玩具伸出小手,做出抓取的动作,
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中,除了遗传和环境、学习、教育之外,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儿童原有的心理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意识的能动性。因为儿童心理是开放的组织结构,任何外部因素都通过该组织系统而发挥作用。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属于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类是属于环境方面的因素。具体说,影响和制约儿童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习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刚进托班的时候,许多幼儿都能拿起彩笔随意地乱涂乱画。对他们来说,彩笔就是一种玩具,能画出线条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最初的涂鸦其实就是游戏的过程。因此,在组织2~3岁托班幼儿绘画活动白勺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重视幼儿的艺术体验,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中提高审美和想象的能力。一、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先了解绘画对象再创作作品想象和创造是对原有知识经验进
一次朋友聚会,一个六岁小姑娘的举动引起了大伙的注意。她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机,手里抱着比自己手大两倍的遥控器,选来选去不看儿童节目,不看音乐节目,不看武打片,更不看科教片,就是爱看男男女女的电视剧。如痴如醉的投入到每个情节中,有的大人们让她换个台她说什么也不换,就是看她喜欢的电视剧,大人们都夸她聪明,而祸患正隐藏在其中。六七岁的孩子应当是天真无邪的,但从她的喜好就可以知道她心里思想的是什么,追求
行计划生育之后,中国家庭一对夫妇一般只有一个孩子。按照我们的想象,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不可能发生对儿童的虐待。事实上,一组调查数据显示,虐待儿童的现象经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并给孩子们带来终生的影响。记者采访时,张聪沛教授忧心忡忡地说。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顶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怎么可能发生虐待呢?记者采访时,很多家长都发出了相似的疑问。心理专家张聪沛告诉记者:事实上,人们不知道是否在虐
克服自卑首先应避免对残疾儿童做任何不正确的评价和比较,其次是要引导残疾儿童对自身机体固有补偿功能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一员,从根本上克服自卑。 功能训练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残疾的补偿包括补偿心理和行为,补偿行为取决于补偿心理。人从儿童起就有补偿心理,在补偿心理的作用下,力求克服自身低能的努力就是一种补偿行为。这种补偿行为可使尚保留完好的肢体器官功能得到超水平发挥,甚至缺陷
心理学专家指出,儿童被电脑吸引,沉湎于电脑屏幕打斗画面中,认为这才够刺激好玩有意思,因而不愿和小伙伴们玩耍,不愿和父母在一起交谈,不愿与外界接触,讨厌上学。整天和电脑厮混在一块儿,迷恋于屏幕画面,在网上想入非非,思绪像脱缰的野马,独来独往,百无禁忌,纵横驰骋,俨然是个不可一世的英雄。一旦离开电脑,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会有失落的感觉。渴望别人注意自己,却未能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对教师和父母的教诲感到
一项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养伴侣动物的儿童相比,养伴侣动物的儿童更少感到孤独,有更强的分享倾向,更愿意照顾幼小的儿童。专家认为,养伴侣动物有助于儿童心灵健康成长。开展此项研究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伴侣动物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对11所普通小学的402名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该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日昌说:“
日前,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对全市18个区县56所幼儿园的大班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26%的学龄前儿童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及心理行为问题,存在问题的儿童中,男生占61 6%,女生占38 4%,注意力不集中、好动、适应能力不足、依赖性强、动作协调能力差等是集中体现的问题。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心理门诊的梁颖医生介绍,从接诊的情况看,每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中,都会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情况,例如学习的接受能力差,和周围孩
4岁的小宇在电视机前一坐就是半天,两只小眼睛只盯着荧光屏,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愿活动,不愿和别人说话,只顾看他的电视,连吃饭也没有心思。久而久之,出现孤独、怕羞,见外人来也不敢抬头,不会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连摇马也不愿坐。显然这孩子患了“电视孤独症”。近年来,国外有些学者发现,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孤独症患者有所增加,多见于3~7岁的儿童。外国学者经观察研究后指出,患了“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即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获得个人自由成长的空间,0岁到6岁的儿童同样也需要成长的空间。而且,由于0岁到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及心理都处于刚刚发育的启蒙期,更需要家长的精心关注和扶持,更需要一个不受束缚的、能够自由自在成长的空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像小鱼儿一样顺畅地呼吸,像小鸟一样快乐地飞翔,像小草一样茁壮地成长。 活动的空间 盛夏,一场大雨冲去了天气的闷热。院子里出现了许多水洼,尽管稀稀拉拉的小雨还没有停歇,张家
1.遗传因素许多有关对双生子智力发育的研究表明:同卵双胎分别抚养智商相关性达70%,异卵双胎在相同环境下长大后智商相关性达80%,这些研究说明遗传对人类智力发育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出生后,每个婴儿都按照自己的遗传方式生长,2岁前有些小孩的发育先快后慢,而另一些小孩的发育则是先慢,然后再赶上,约2岁时每个小孩再回到他们自己的生长路线,约2岁后每个儿童的智力开始逐步稳定在一个确定的水平,这个水平一直保持到成
育儿生活指南: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教育与促进 一个健康宝宝的成长涵盖了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智力开发和情感培养等多方面的知识,年轻的父母们怎样才能正确的学会这些育婴知识呢?生活家特别联合摇篮网推出全面的育儿生活指南资讯,为父母的育儿生活提供最实用的参考信息,让年轻父母“轻松做爸妈”! 儿童心理行为健康教育与促进 儿童心理问题现状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是
1.智力发育障碍在发育期间儿童的智能显著低于同龄儿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这种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滞,有的孩子有很特别的面容,还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这种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去检查,以尽早治疗。2.学习障碍这种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显的语言和运动发育上的问题未引起重视,小孩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障碍和运算障碍,因此学习成绩差。若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也应及时到医院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