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访者和咨询师
这部影片在导演HaroldRamis匠心独运所设置的情境下,把原本生活毫无相干的黑道老大保罗.威提(RobertDeNiro)和心理咨询师本.苏堡(BillyCrystal)拉到一起,以丰富夸张的艺术手法,重现了一名来访者和一名心理咨询师之间进行咨询的整个过程,具体可以概括成关系的建立、治疗和巩固三个阶段。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来访者的背景。影片一开始交代了1957年时重要的一年,当时保罗的父亲作为纽约最有势力的黑道人物之一,和在父亲死后培养保罗继承父业的Dominic参加了一次全国黑手党会议人,结果以逃跑告终。然后镜头转回现在,Dominic要求已经羽翼丰满的保罗参加一次全国黑手党会议,保罗不太愿意参加,显然这样的会议勾起了他某些不好的会议——英年早逝的父亲。在Dominic说服保罗参加会议后不久,Dominic就在保罗面前被枪杀了。这样,在保罗的内心深处,父亲的死——Dominic的死——黑手党会议,这三件事情就这样联系起来了,成为了潜伏在保罗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心魔。于是,原本心狠手辣的保罗开始变得软弱,整日失眠,紧张,胸痛,头晕,他的忠实的追随者也对他们老大的举止感到无所适从。
在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保罗在和其他黑手党朋友讨论到Dominic的死的时候,保罗多次提到上帝,“感谢上帝”、“上帝可不允许……”、“但上帝不让我死”,同时伴随表露出的痛苦的表情,最后终于以喘口气为由匆匆逃离了现场。随后保罗跟随手下去了医院,却在医生的口中得知自己患上了一种被称为焦虑恐慌症的怪病,原本以为自己得了心脏病的保罗对“恐慌”这个字眼异常敏感,并且大声质问“你以为我在恐慌什么?”终于,保罗萌发了去寻求心理医生治疗的念头。
本.苏堡(BillyCrystal)是一个离了婚的纽约郊区精神病专家,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正准备再次结婚的对象(丽莎库乔)。他刚刚登场的时候,正在和一个失恋的女性做咨询,但是却在倾听的时候逐渐失去耐心,但是作为一位咨询师,他忍住了这种冲动,不过即使如此,他的这种想早早结束对话的意愿还是让来访者察觉到了,“你就像他一样,就像尽早把我丢弃。”在察觉了来访者发生负性移情后,本为了澄清自己和来访者男友的不同,却笨拙地说出“他已经不想再见到你”这样的话,触碰了来访者的伤口,结果来访者哭得更加伤心了。这也揭示了本的内心中其实已经累积了很多情绪压抑着。
镜头一转,来到本和儿子一起开车去参加父亲的派对,从本与他的儿子和父亲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稍微的观察到本所压抑的情绪来源。在车上,本说:“这个家只有一个精神分析师。”儿子答:“不,有两个,你和爷爷都是。”这个对话中透露出本和他父亲之间的矛盾。在父亲的派对上,本指责他的父母为何不肯参与自己的婚礼,而他的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你可真是充满敌意啊。”而事实上,他也没有读过父亲写的新书,这或许是他对父亲敌意的一种表现。他虽然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但是却对同样以咨询为职业的父亲感到不认同。
然而,本宁静平凡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某天撞了保罗的手下杰利的车后终于宣告结束,而影片所要讲述的故事也才正式拉开帷幕。
二、关系建立、治疗、巩固
由于电影所要求的艺术性和夸张性,保罗和本之间的会面几乎没有一次可以称得上是正式的心理咨询,然而从每一次不到几分钟的会面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位来访者和一名咨询师之间完整的心理咨询的整个过程。在重看影片的时候我认真的数了一遍,保罗和本一共见面十次,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关系建立阶段:
第一次咨询:
保罗突然闯进正在做咨询的本的咨询室,要求咨询。本乍一见黑手党风雨人物,吃惊得不知如何时候,显得不知所措,十分茫然。这十分类似于咨询师刚刚接手一个个案的时候,一开始也经常会对来访者的问题感到困惑和迷茫。影片的搞笑之处在于,保罗坐上了本平时坐的位置(咨询师的位置),而本的座位则是来访者经常坐的沙发椅,瞬间把两人之间的地位颠倒过来了,显得十分怪异和别扭。而这种别扭之处,一方面体现了本和保罗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建立好,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发言的地位存在落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保罗想要操控整个咨询过程和咨询师的意愿。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细节,保罗谈到自己和朋友聚在一起时感到紧张,本直接点明是焦虑恐慌症,立刻引起了保罗对恐慌这个字眼的严重不满,认为他倾听不足。本立刻改用内容反映技术,保罗才接着他的话说了下去。这也说明,在咨询的初期,太早对来访者的症状下结论是不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的。
还有一个细节,本在倾听了保罗说的话后,十分慎重地开口道:“我就直接说重点了,我认为你说的那个朋友就是你。”于是保罗大笑着赞扬本:“Youaregood!”然后不让本有开口的机会直接结束了这次咨询。本直接点明来访者一直掩饰的问题,将自己所想到的及时和来访者说清楚,一方面体现了真诚原则,另一方面避免了和来访者隔空打拳,避免话题不断绕圈子,有利于咨询的深入进行。然而,反作用也是明显的,本在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建立的前提下点明保罗逃避的话题,显然遇到了保罗的阻抗。保罗为了不让本继续深究下去,开始过渡赞扬咨询师的能力,以求尽早结束咨询,于是表现出咨询中经常会碰到的“假好”。这时候如果咨询师因为来访者的赞扬而感到飘飘然,就很容易被这种“假好”欺骗。
“和你聊完了,包袱不见了。”保罗说。可是包袱真的不见了吗?
第二次咨询:
在一个本和妻子正在度蜜月的深夜里,保罗派了手下杰利把本拐了过来,原因是他和情妇之间的做爱而不能勃起。见面后保罗开始抱怨本没有医好他。对此,本十分不满。他指出,保罗太过心急,“你和我才聊了5分钟”,“你不能期望奇迹。”许多来访者找到心理咨询师,都是怀有这种过于焦急的心态,想要通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自己全部问题,希望咨询师能给一句金玉良言让自己醍醐灌顶。而实际上咨询师不是神,并没有这种点石成金的能力。
同时,本指责保罗不应该入侵自己的私人生活,其实我们在影片后面还可以不断看到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伴随在咨询过程中激烈的斗争,保罗通过各种方式挑战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界限,以达到操控咨询师的目的。
接下来,本对保罗的问题不断进行澄清,然而在关键的地方保罗却不愿意透露。因此,本拒绝为保罗继续治疗。当他想离开的时候,保罗无法控制自己情绪地哭了起来,一边哭还一边骂咨询师,本看到保罗哭泣的那么伤心,也深深感受到盘踞在保罗内心深处的痛苦,于是他又折了回来。这说明本已经开始在共情了。在共情之后,保罗逐渐开始敞开了心扉了。
这里有一个细节,当本问:“为什么你会有女朋友?”保罗生气的反问:“你是在对我进行道德教育吗?”于是本马上改口,“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有女朋友?”这体现了咨询师的提问艺术,如果提问方式不当则很容易激发来访者的阻抗。
最后,当他们聊到压力的时候,本肯定了保罗的问题是来源于压力而非生理上的原因,解除了保罗对自己不举的疑虑。然而说完后保罗又如第一次那样发生了“假好”现象,并且不让本有机会继续对“压力”深究下去。本说:“你还没有准备好开放自己”,并和保罗约定好治疗时间。
在末尾,保罗想送给本一个小礼物,但是本婉拒了。这是保罗挑战来访者和咨询师界限的又一种方式。保罗试图通过送礼物来讨好咨询师,让本对他感到亏欠,才不会拒绝对他的咨询。
治疗阶段:
第三次咨询:
本又一次被杰利等人抓走,在抓走之前由于拒绝在非正常时段为保罗咨询还被他们丢进了鲨鱼池。在见面后本再一次对保罗重申约定和时间限制的重要性,这是保罗再一次维护自己的界限。因为在户外收到FBI的监视,所以他们咨询地点转移到室内。在开始咨询之前,保罗到了一大杯酒,本提醒说:“正常来说来访者不会在咨询时段喝一大杯苏格兰酒。”然而保罗用一句话给搪塞了过去。
这次咨询,是由本主动开始一个话题开始的。本让保罗聊一聊他的父亲,以了解保罗的原生家庭环境。保罗说他的父亲在他12岁的时候死去的,本问他在父亲死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以试图了解他的情结在哪里,但是保罗不明白他的用意何在,之后本向保罗解释了弗洛伊德理论中杀父娶母的原始幻想,引起了保罗的反感。
第四次咨询:
保罗突然出现在本的家庭聚会上,当时本第一次和岳父见面,结果保罗把岳父吓坏了。中间保罗把本拉出去说自从他上次听本的杀父娶母理论后做了一个梦。“我听到孩子在哭,我走向冰箱,给他拿了一盒牛奶,我把牛奶拿给他,我看见牛奶是黑色的”。
第五次咨询:
当本的婚礼举行到一半的时候,杰利把暗杀保罗的杀手从7楼推下去摔死了,结果婚礼被迫中止。本和他的未婚妻十分生气,指责保罗把婚礼破坏了。保罗大声申辩自己在这件事上也是受害者,在被激怒到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说话开始语无伦次。本此时第三次捍卫自己作为咨询师的准则,表示这样他根本无法为保罗继续治疗,保罗只好妥协同意让本为自己安排治疗计划。
本首先处理的是保罗的此时此刻的愤怒情绪。为了让保罗能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本让保罗打电话给这次暗杀的主谋,并且尽量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愤怒。保罗一开始也能按照本的要求,说“愤怒是一种被封锁的愿望,我希望下周和你见面,然后解除这种封锁。”但是说到后面,保罗还是无法控制这种愤怒,对着电话破口大骂。打完电话后本让保罗把情绪宣泄在枕头上,保罗对枕头开了几枪。本问:“感觉怎样?”保罗说:“好多了。”
第六次咨询:
回到纽约,本发现保罗送了自己一个喷泉。FBI盯上了本,要求本透露黑手党会议的时间地点,但是本出于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拒绝了。另一方面,警方的间谍劝说保罗杀了本,以离间保罗和本之间的关系,但是保罗说:“谁也不能动他,否则我杀了他”。
晚上本做了一个梦,梦中的本变成了《教父》中的马龙白兰度,而保罗变成了弗雷多。本被杀了以后,保罗在他旁不断地叫唤:“爸爸、爸爸。”梦中的背景音乐伴随着一阵阵婴儿的啼哭声。本对保罗说了这个梦,并且试图和他讨论关于牛奶的梦境。但是保罗拒绝对父亲这个话题进行更进一步的讨论,本表现出焦急的心态,反而让保罗敏锐地捕捉到了,于是反客为主地对本分析了一通。
有人说,梦境是情绪的反映。通过梦境,情绪以意象化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高明的咨询师,往往是从来访者的情绪开始处理的。虽然这两个梦境显得毫无逻辑,但是在梦境分析中,逻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包含在梦境中的情感。本和保罗这两个梦都是情感体验异常深刻的梦境,因为这两个梦境都同时伴随着哭泣。
在牛奶的梦境中,按照本的解释,拿牛奶的人是保罗,啼哭的孩子也是保罗。孩子是幼年的保罗,也是保罗幼年情结的化身。而长大的保罗为了安抚小保罗,于是拿了牛奶。可是黑色的牛奶暗示着有毒、危险,对与大保罗来说,黑色的牛奶可以杀死小保罗,把这种情绪消灭,让孩子烦人的啼哭声中止。保罗想杀了同样是自己的小保罗,体现了一种内疚、自罪心理。但是由于保罗信教,是不能自杀的,正如前面保罗说过“但上帝不让我死”。而小保罗则恐惧被杀死,这种恐惧蕴含着对父亲的恐惧,和对死亡的恐惧,对失去的恐惧。
反观本,本在做恶梦之前,保罗送了本一个喷泉,通常来说,来访者送礼物给咨询师,则很可能说明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移情。本感受到保罗的移情,又受到FBI的质问,对保罗的问题感到焦急。这种焦急使得本无法保持原本的客观立场,简单地说,本对保罗发生了反移情,并因此作了噩梦,还被保罗反客为主地分析了自己的内心。
其实在第三次咨询中,本在主动对保罗提起父亲这个话题是显得有点突兀的,因为在这之前本和保罗并没有聊到过父亲这个话题,而在后来对保罗解释的杀父娶母的原始幻想其实又未尝不是在说本自己呢?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也是试图不断挑战父亲权威,以超过父亲,所以本一直不肯看父亲出的书,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继承父亲成为了心理咨询师。不过,而这种反移情和保罗自身的情况交织在一起,促使本做了噩梦,而梦境也恰恰隐晦的提醒了本对保罗的咨询关键。在事后本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对整个咨询的影响。
第七次咨询:
FBI让本误以为保罗想杀掉自己,于是本同意配合警方。但是在餐厅里,本从保罗手下那里了解到保罗是在这个餐厅中被杀的。本感受到保罗在无意识中对自己的求救,于是和保罗进行了面质,“为什么你要选择这家餐厅?”“因为你在向我请求帮助。”“你想谈论这个问题。”但是保罗早就知道了本和警方合作一事,所以对本失去了信任。
第八次咨询:
保罗把本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用枪指着本,表示因为本背叛了他所以要杀了本。本说自己是因为听了警方的录音才和警方合作,而且他已经把窃听器丢掉了。但是保罗不想听他解释。本问,在那家餐厅里,“你点了什么?”“你父亲当时吃什么?”以此打开话题。保罗开始自我敞开,描述那段痛苦的回忆。
保罗:“我没能够救他。”
本:“你不可能救他的。”
保罗:“是我杀了他。”
本:“你没有杀他,你没有开口,那是他自己选择的。”
保罗:“我只是让他死了。”
保罗开始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他抱住咨询师,不断地说:“对不起,爸爸。”“我让他死了。”
可惜在情绪疏导到一半的时候发生了枪战,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是咨询也被迫中止了。
本终于开始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然而,由于保罗和本之间的咨询已经不可能再进行下去,本最后对本做了一次总结,并进行鼓励。“今晚让你被迫想起很重大但让你难受的事,所以你会有段时间都会有这种感觉,不过你很接近了,剩下的全看你了。”
巩固阶段:
第九次咨询:
虽然本已经打算结束对保罗的咨询关系,但是天不遂人愿,在本的又一次婚礼上,杰利把本强行请去代替保罗开会。不过幸好婚礼还是顺利完毕。在婚礼上还出现了本的父亲的身影。
在这次咨询中,保罗已经完全摆脱了咨询师的帮助,完全依靠自己和家庭的支持重新站了起来。正当保罗准备去开会的时候,电视上播了一则广告:“当我看着他时,我在想这区别到底有多大呢?……真奇怪,但是我不愿照他的步伐走,但现在我希望我可以。”
在妻子和儿子的围绕下,躺在床上的保罗十分沮丧。看到没有如平时那样在外玩耍的儿子,保罗奇怪的问:“你还要在那里坐多久?”儿子反问:“你还要在那里躺多久?”听完儿子的话,保罗说:“我好了。”
当保罗看到电视广告的时候,由于治疗不彻底的缘故,被电视上的情境勾起了回忆,引发了情绪的又一次爆发。于是发生了“倒退”现象。事实上,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情况也经常会反复倒退,这也是为什么治疗之后需要一定时间的巩固。在这次“倒退”中,保罗又一次把自己龟缩在童年的壳内,享受家人带给她的安全感,逃避外在强加给自己的包袱。
但是儿子的一句“你还要在那里躺多久”点醒了他,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一个让父亲死去的小男孩了,他是一个有老婆儿子的成年人,他有能力也有责任去维护一个完整的家庭。于是他决定不再躺在“过去”的阴影之中,从“那里”走了出来,这一次他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的,因为咨询师本并不在他的身边。因此他说“我好了”。
他赶到会议现场,从容不迫地决定自己从此金盆洗手,退出黑手党。面对以前所憎恨的敌人和背叛自己的好友,他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和他们对话。此时的保罗变得更加成熟,稳重,理智,同时富有责任心和同理心。本微笑的看着保罗的转变。
最后,FBI保卫了黑手党的会议距地,把包括保罗在内的所有黑手党抓了起来。
第十次咨询:
影片中保罗和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监狱里,本对保罗说起黑手党的事情,保罗表示这已经跟他自己没什么关系了。本确认保罗是已经真的决定退出黑手党,选择了自己的生活,于是对保罗的情况感到放心。
保罗:“我一直没有正式地谢谢你……帮我治疗。”
本:“我们不说治疗,我们把它叫做情绪体验调整。”
保罗听了之后,如第一次咨询结束时那样对咨询师说:“你真不简单。”但是这已经不再是因为阻抗而产生的“假好”,也宣告了本和保罗这段咨询关系的圆满结束。
三、观后收获
为了写这个影评,我前前后后把电影看了三遍。每一次看,都有截然不同的感受,每一次欣赏,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闪光之处。在写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心理咨询方面的感想,也再一次体会到心理学的无处不在,无处不是心理学这句话的含义。看这部影片,就好像在看一个人内心的成长蜕变的整个过程。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去经历痛苦经历的洗礼,正视它,接纳它,从那里走出来,活在当下,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本片属于那种典型的黑色幽默片,娱乐性极强,然而,外行人跟内行人看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十分推荐那些对心理咨询有兴趣,或者是在心理咨询这一行刚刚入门的初学者观赏。
通讯员原创: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