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关于某某自杀的新闻并了解到其自杀的原因,大部分人都表示不理解,明明事情并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怎么就自杀了呢?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很多我们看来不构成自杀的理由往往就是让人们丧生的真相。那么,自杀者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国心理专家对2400名自杀未遂者进行了自杀行为调查,发现有85%的人在工作、婚姻、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又缺少与亲人、朋友的心理沟通,挫折的耐受能力差,缺乏坚强的意志,心理障碍严重。调查还发现有8.5%的自杀者是经受了挫折后才产生了自杀模仿心理,试图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心理卫生专家在调查中还发现:内向型、抑郁程度重心理压力大、生命和生活质量差、有自杀未遂史、有血缘关系的人已自杀过的、朋友和熟人有自杀行为的、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等因素,对自杀行为有重要影响。自杀的意念随着暴露于上述危险因素的数目增多而显着增加。专家测算:同时发现上述3~4个危险因素者有38%的人想自杀;同时出现6个危险因素者有87%的人会采取自杀的行动。
随着市场经济剧烈竞争大环境的形成,会出现就业和创业的压力;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家庭和婚恋等生活中出现很多的矛盾;社会人口流动的加快,也会产生更多的人际关系问题。凡此种种,使他(她)们产生了自杀的冲动性行为。
在专家问卷调查中发现:50%的自杀未遂者考虑自杀的时间小于或等于2小时,28%的自杀未遂者在采取自杀行动前所考虑的时间不到10分钟,但自杀之前考虑的时间长短与文化层次成正相关,即文化层次愈高考虑的时间则越长。
很显然,自杀者的心理存在问题,心理健康并不符合标准,这种人往往容易受到外物的影响,并且极易产生极端的情绪,自杀就成为了他们最终的解决办法。如今自杀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唯有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够避免日益增多的自杀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