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诉同学,以免影响他们学习。不要追究任何人责任,我太累了!”4月6日,安徽安庆市某中学一位16岁的初二学生,留下如此简单的遗言后服毒自杀。这是5月11日新华社《少年自杀拷问,是什么让他如此脆弱?》报道的开头语。第二天《生活新报 》又以题为《望女成凤成不能承受之重,花季少女因此相约自杀》,报道了成娇和陈国两名女生在花样年华留下遗书,将双手紧紧地相互绑在一起,跳进了城郊的水库。孩子们对人世间毫不留恋,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惋惜。有一首歌叫《十六岁的花季》,歌词是这样:“十六岁的秘密涨满沉沉的书包,十六岁的日记写满长长的思考,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色的旋律,十六岁的心灵透出疑惑和烦恼……十六岁的记忆永远不会衰老,十六岁的太阳会把未来照耀。”16岁的花季,原本该是最纯真的年纪,可十六岁的太阳为何没有照亮他们的未来,而让他们一个个走上自绝之路呢?
信任是一剂通心的良药,关心得过分就变成了伤害。 成娇和陈国都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女孩,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的掌上明珠。 孩子在遗书中说,这些年来每次回家父母都要逼问她的成绩。她这次月考的成绩比上次降了两名,父母询问时的眼神让她感到绝望。我们的父母为什么对孩子的期望值总那么高?为什么不允许孩子考试成绩有一些波动?孩子成绩不好,我们的家长为何总是抱怨孩子,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记得教育家周弘说,没有长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我们怎样对待孩子也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当“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色的旋律”时,作为家长应该为他们“加油”,不停地为他们鼓掌欢呼。当“十六岁的心灵透出疑惑和烦恼”时,做父母的应多和孩子沟通,解除他们心灵的疑惑和烦恼,给孩子以力量,使孩子变得坚强。
学会赏识和鼓励,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也是让他们由脆弱走向坚强的灵丹妙药。我们应把孩子当做朋友看待,他们才会主动让你走进他的心。孩子最向往的母爱不是溺爱、宠爱、偏爱、私爱之类,而是博大的精神世界。别忘了,家长往往一个凶恶相、一张哭丧脸,就有可能影响了他们的素质。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我们不可否定这一点。但读书几乎是孩子唯一出路的教育方式,升学压力难道不是这些孩子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的罪魁祸首?武汉市一位在汉口某公司工作的尹先生有个上初二的儿子,3年前就有了白发,如今这位14岁的少年已是白发苍苍,医院检查结论是精神压力过大,“这都是学业重压逼出来的”(见5月10日新华社报道)。它是对应试教育模式的拷问。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但分数依然还是学生和老师的命根。一些学校为了让学生能够出成绩,不断地给学生布置许多学习任务,不停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从而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而一些极端的学生就选择了极端的办法来反抗这些压力。
“十六岁的日记写满长长的思考”,成娇在她的日记里写道:“我不是地球人,我想到外星上去,自由自在的生活。”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能让孩子自自由自在生活,不再因升学压力而变得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