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青春期”是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时期

“青春期”是愉快学习、健康成长的时期

来源:爸妈在线    
人气:

笔者建议改变过去“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传统激励学习的提法,提倡以“乐”作舟,完成学业,迎接明天的毕业和中、高考,迎接将来的择业。 (一)树立“学海无涯‘乐’作舟”理念: 同学们在校学习,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深广的理念和坚强的意志;去完成学习任务,到达学生时代的“彼岸”。有首民歌叫《小河淌水》。小河淌水哗啦啦。如果你心态不好,就会听到小河是在哭泣或吵闹;如果心态良好,就会听到小河是在歌唱或

笔者建议改变过去“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传统激励学习的提法,提倡以“乐”作舟,完成学业,迎接明天的毕业和中、高考,迎接将来的择业。

(一)树立“学海无涯‘乐’作舟”理念:

同学们在校学习,需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深广的理念和坚强的意志;去完成学习任务,到达学生时代的“彼岸”。有首民歌叫《小河淌水》。小河淌水哗啦啦。如果你心态不好,就会听到小河是在哭泣或吵闹;如果心态良好,就会听到小河是在歌唱或欢迎你的造访。本文提出的“学海无涯‘乐’作舟”就是这个理念。学海本身确实无涯,每个人一生只能到达一定的或部分的“彼岸”。如果你喜爱并主动在学海拾贝,同时认识到人生只有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或叫有科学素养,自己的一生才有乐趣和意义,于国家、于民族也都有益处,就自然会以“乐”作舟;否则,就会感到学习是件苦差事,是给父母学的,不如及早走上社会打工挣钱。学海无边,是“苦”是“乐”,全在于自己的体验。可见,良好的心态、正确的理念是“路标”或“航灯”。

同学们无论今天完成学业、迎接毕业,还是准备明天择业、成就事业,都离不开努力,都想胜利和成功。在“乐作舟”理念的基础上,这里再简介一下成功的九大因素、成败的四项归因和职业价值的六类取向。

(二)成功的九大因素:

1、“情商”和“智商”,特别是“情商”第一重要;

2、环境,主要是外在的;

3、情绪影响人的决策,性格决定人生命运;

4、财力,或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5、机遇,有的叫运气;

6、欲望与自信;

7、健康的体魄;

8、职业,人怕选错“行”;

9、毅力与意志。

这些条件往往全都具备,才可成功;而失败或不能成功,则往往因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够了。

为此,我们的心理应该承受得了成功;也要经得起挫败。我们宣传、教育的口径常常或曾经有些偏差。说我们的未来或前途是充满光明的,甚至前进的道路是笔直、平坦的,上面还铺满了鲜花。其实则不然,而往往是曲折、坎坷不平的(毛主席语),有的地方长满了荆棘,还有人为挖的“陷阱”和埋的“地雷”(朱镕基语),在人生前进的某段征程上有时并没有路,需要自己边开路或铺路边走路,甚至常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等等。说前进的道路是笔直平坦的,上面还铺满了鲜花,现实中没有这种必然;说未来和前途是光明的,这主要是憧憬,因为没有理想便没有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即使不笔直、不怎么光明,也得前进哪!人生就是这样。所以,应该在校求知的阶段,在学习“成功学”的同时,要训练“迎接挫败可能面临”的心理。

(三)成败的四项归因:

1、能力:大小问题,相对稳定(靠平常努力积累),不能控制(指临场不能马上把能力变大),属内控制点、内归因(主观因素);

2、努力:程度问题,不稳定(因情绪的好坏或意志的大小,或加把劲,或泄劲),可以控制(凭意志),属内控制点、内归因(常说主观努力);

3、任务:难度问题,稳定(如考试题由学校老师决定,由不得考生),不能控制,属外控制点、外归因(外部环境,客观规律);

4、机遇:好坏问题,不稳定(偶然来到,稍纵即逝),不能控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属外控制点、外归因(外部环境,客观规律)。

解释:任务是固定不变的,能力靠平常积累,抓住偶然的机遇,顽强地把它完成。对中、高考是这样,对择业也是这样。

自慰:谋事在自己,成事在客观。尽心又尽力,无悔也无怨。

如果把“成功”具体细化在学习上,再狭义甚至是狭隘地细化到考试上——

任务:考试卷子,对每个同学是一样的,不变;机遇或环境:所有的同学都在同一个教室,同样的光照、课桌、温度等;能力:智力,同学们的智力来自不同的父母的遗传和后天学习的积累,它是不一样的,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博学多才的;努力:每个同学在考试前或考试时的意志、信心及紧张、焦虑程度进而对答题的发挥等情况更是不一样。所以,答题的结果或考试的分数就不一样。既然“任务”、“机遇或环境”不变或一样,要想学习好,就要靠平日努力对知识进行积累,形成“能力”,靠在考场上的沉着发挥、顽强做题。就某种程度说:考试就是考的个“努力”。

我们总是听成功者的报告,其实还要教育或告诉孩子:要“承受挫败”。

考试失败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可老师和家长总是批评或责怨学生“笨蛋”、“不努力”。

笔者总结出如下一些原因或可能,不妨老师或家长看一看哪些是不能责怨孩子的:①遗传因素,②智商不高,③不感兴趣,④考前生病,⑤考前受到较大心理创伤,⑥一时失去信心或意志,⑦有考试焦虑症状,⑧有考前紧张综合症,⑨因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值太高造成心理压力,⑩脑器质有损,等等。

(四)为将来择业做有关职业兴趣的测验:

心理学家霍兰德的《职业价值取向量表》,说的是职业价值的六类取向及其有机、最佳组合;但它只证明你有这种可能性,而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找到该工作。

《霍兰德职业价值取向量表》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或部门测量较好?对于“青春期”的人来说,笔者认为可有5个时间段或可分5次——

1、高中二年级文理分科的时候;

2、高三毕业高考的时候;

3、大学一年级的时候;

4、大学应届毕业的时候;

5、择业的时候。

前4次应当是在学校里进行,最好是结合于学校的心理卫生课程中,学校里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测量师。最后一次最好由劳动就业部门通过专门的心理测量机构进行(劳动人事部门如果考虑功利,自己动手,就很可能测量不准)。
要提早做这方面的心理测量工作,如提早到高中二年级。而不是只在毕业或择业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同学们的心理紧张焦虑,难以测量准确,并且也不能用一次测量的孤证下结论。

《霍兰德职业价值取向量表》呈现一个6边形——

1、现实取向:对操作型的体力劳动感兴趣;

2、传统取向: 善于做有规则、条理性的工作;

3、企业家取向:喜欢做能控制别人的行为的工作;

4、社会取向:善于交流、处理人际关系,并从中感到满足;

5、艺术取向:喜欢对情感的抒发,表达自我;

6、探索取向:猎奇,创新。

但实际上,一个人的取向往往是综合的。这6个因素可以任意取3者进行组合,可以组合成若干种,但需3者相容。如一个人有事业、研究、操作3项,那末,这个人选择在科研单位工作可能会使他的期望得以实现。如果是研究、艺术、常规3项,恐怕就不会使你的理想得以实现。即3者相容并且稳定,便可成功。具体每个人往往得具备3个相容的条件,才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子,适合做某项工作。人怕选错“行”。所以大、中学生毕业之际做做“毕业心理测试”和“择业心理测试”,对下一步择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切勿冒失初尝“禁果”

禁果就像一个带刺的仙人球,匆匆忙忙采摘,也许会带给你满手的伤刺。 一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