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青春期恋情”烦恼两代人

“青春期恋情”烦恼两代人

来源:爸妈在线    
人气:

“青春期恋情”烦恼两代人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夜阑情深”栏目和天津妇联“半边天家园”在新春伊始合办的一期对话节目的主题,当我得知我和我读高三的儿子成为这个主题的特邀嘉宾时,我那本已平静如湖水的内心,泛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 不知是我们的故事真实还是这个话题带有社会的普遍性,直播间里电话一直闪烁不停。节目播完后不知经过怎样辗转,竟有人把电话打到我的单位和家里咨询,焦虑地叙述和迫切探讨令我感

“青春期恋情”烦恼两代人是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夜阑情深”栏目和天津妇联“半边天家园”在新春伊始合办的一期对话节目的主题,当我得知我和我读高三的儿子成为这个主题的特邀嘉宾时,我那本已平静如湖水的内心,泛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

不知是我们的故事真实还是这个话题带有社会的普遍性,直播间里电话一直闪烁不停。节目播完后不知经过怎样辗转,竟有人把电话打到我的单位和家里咨询,焦虑地叙述和迫切探讨令我感动。做为一个母亲,一名社会科学工作者,一股强烈的使命感驱使我,将近一个时期对这个主题的思考说与朋友,以供参考。

一、对“青春期恋情”的认识误区

“青春期恋情”用“青春期的异性关系”定义可能更为贴切。这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问题。忽视这个问题的 ,当然不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青春期”异性关系的,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他们忽视这个问题 ,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 ,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是一个不应该讨论,至少不应该“过早”讨论的问题。当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已经情窦初开时,很多家长和教师或者只是在心里暗暗着急 ,或者旁敲侧击地去劝阻,或者不由分说地去制止 ,却很少与青少年开诚布公地去沟通 ,更不会为他们提供指导。家长和教师之所以这样做 ,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对“青春期”的异性关系存在很多偏见和误解。

误解之一 :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 ,影响学习。这种说法是很多家长和教师反对学生与异性交往的主要理由之一。他们往往举出不少事例来说明此观点的正确 ,诸如某某人因为“早恋”而没有考上大学之类。其实,如果仔细推敲,他们的论据并不能证明论点。许多因与异性交往而影响学习 (主要是影响考试成绩 )的人,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了精力 ,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性交往的过敏反应。精力不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的东西。一个人在某个时期的精力大小或多寡,有很大的伸缩性,而且受到情绪的强烈影响。研究发现,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 ,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 ,与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可能还有积极作用。根据特例去反对与异性交往是不可取的,正如不能因噎废食一样。对上述误解,我们可以说一句针锋相对的话:在一些名牌大学里 ,有不少只会读书考试 ,不善与人交往,尤其是不会与异性交往的学生,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很高,一些人最终因为情感问题而痛苦不堪,前程尽毁。成功的教育应该兼顾智力提升和社会性发展,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

误解二 :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早恋”可能是最容易让家长和老师神经过敏的字眼。可以说,在一些家长和老师身上存在“早恋恐慌症”:一看到两个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就怀疑他们“早恋”了。一怀疑他们“早恋”,就如临大敌 :一方面把他们打入另册,当作“问题学生”;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控制其负面影响,害怕他们起了坏的带头作用,使“早恋”流行蔓延。在这种心态左右下 ,不知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 ?妨碍了多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异性交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即使是一对一的男女约会 ,也不能与恋爱划等号。两个男女学生单独在一起 ,可能是在讨论学习问题 ,也可能是在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虽然青少年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但是,他们都有正常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能力。如果说有一些中学生真的“早恋”了,他们也可能是被教师和家长逼上梁山的。“早恋”是成人世界制造的一个标签,一些人拿着这个标签到处乱贴。一旦被贴了这个标签,这两个学生就有嘴难辩,外界的压力可能迫使他们真的早恋起来。如果青少年真的“早恋”,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早恋”的学生也不是坏学生。“早恋”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错误。对“早恋”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孤立、打击,而应该更多地关心和引导。

误解三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这种说法听起来颇有道理 ,事实上却自相矛盾。一方面,它把学生看作一种职业,认为这种职业的本职工作是读书,做其他事都有不务正业之嫌。这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它又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能去做异性交往这类只有大人才能做的事。这两方面的看法显然矛盾 ,而且它们都不成立。首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成长,而不只是读书。成长包括很多方面,如身体的发育、社会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智力的进步、道德品质的培养等等。读书求知主要涉及智力发展,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天地。因此,学会与人交往,包括与异性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功课。这门课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列,却会考人一辈子。所以,与异性交往并非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真的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

正是由于上述诸如此类的认识误区,使很多家长和教师不能正视“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往往采取压抑、堵塞的办法来被动应付,而不是积极引导。一些在异性交往上遇到问题的青少年,不仅得不到及时的正面的指导,反而会遭受来自各个方面的误解和责备,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可能做出不计后果的行为,“青春期”的异性关系也因此成为一个危险问题。如果要化解危险,解决问题,首要的事情是家长和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走出对“青春期”异性交往的认识误区。

二、怎样理解“青春期恋情”

父母老师对“青春期恋情”要有一个健康的理解。如果他 (她 )本人能够很好地处理异性关系,那么,他(她 )就更容易自然地与孩子们讨论性与爱的话题。当你能够谈论的时候,那个问题就不存在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关注异性。一个 5岁的孩子说什么也不会对一个异性着迷,因为他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程度还没有产生这种需要。然而 ,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就不同了。体内骤然巨增的激素使他们产生了渴望接近异性的需要和愿望。这种渴望像吃饭、睡觉、出生和死亡一样普通、自然,是一个人心智发育正常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 ,与异性交往是少男少女的青春权利。另外,不要以为孩子们的“早恋”就是成年人估计的“求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对友情的需求,对异性的好奇,加上浪漫的幻想,混合成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殊的感受给了他们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新的经验和机会,不少人从此展示出个人生活中最美好、最慷慨、最富有建设性的一面。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与异性交往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寻找恋爱伴侣,而是为了了解异性 ,学会与异性相处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友谊,发展自己。来自异性的认可会给他 (她 )做为男性 (女性 )的信心,从而缓解学习压力和青春发育带来的心理不适。就像心灵上突然打开了一扇窗子,他们会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意义。如果你能回忆一下自己的少年时代,不知是否会注意到,从你发现异性之美的那一天起,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你甚至还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自己变得更美好、更出色……那么,怎样与异性相处才是恰当的呢 ?我通常会给孩子提出两个建议:一是群体交往。最好多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由于同时与几个异性交往,这样有助于培养自己以平常心与异性相处,在群体活动中更有机会了解不同的异性。因为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比他 (她 )在某个异性面前的表现更为真实。如果经常只和一位异性在一起,实际上失去了解其他异性的机会。二是浅交。“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的好感很容易变化。常常是随着了解的加深,原来在他们眼中颇有好感的男孩或女孩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如果没有经过深入的了解就将两个人的关系定性为恋爱,当感情发生变化时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麻烦。与多个异性保持平等、广泛的交往有助于给两个人关系的发展留下一些余地。

三、两代人怎样渡过烦恼期

伴随着孩子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发展,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一次重大考验。家长在和孩子的交往中往往有以下明显的体验:一是和孩子之间有了距离感。父母和孩子幼年、童年时期的亲密关系不复存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出现了心理距离,父母难以知道和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难以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二是父母的权成受到了挑战。孩子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不加怀疑地对家长表现出信任和尊重,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尝试着用自己的标准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包括父母。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开始动摇。三是孩子对父母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现象日趋增多。有时即使是父母出于善意的做法也会遭到孩子的排斥。这一切现象的出现,使很多父母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他们发出了孩子难教育的感叹!孩子到底怎么了?又如何渡过烦恼期呢?

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和总结一些成功父母的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式的家教方式。家长应致力于和孩子之间建立较为平等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气氛,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即不实际也不公道。

第二,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并给予适时的指导。青春期孩子身心的快速发育,给孩子心灵带来的振荡是巨大的。他们既有面对剧变不知如何而陷入孤独之中的一面,同时又有渴望得到别人谅解、关怀、指导的一面。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深深地陷入孤独之中;渴望被人接近和理解;没有任何人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向人们呼唤着……”,因此,家长们要正视孩子这一精神需要,走近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朋友,主动承担起舒缓孩子情绪压力的责任。通过家教的方式向孩子讲授有关青春期知识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即使孩子在这一时期出现“早恋”倾向,家长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要冷静地以朋友的身份去理解他、体谅他,耐心倾听他的述说,然后循循善诱,让孩子知道这一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明白它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哪些,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一问题,帮助孩子顺利走出情感的迷茫期。

第三,掌握批评的艺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俗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才。”当孩子有了过失行为时,家长们不可放任不管,要通过批评的方式去纠正,但须掌握批评的分寸和原则。批评的最高境界在于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使孩子为自己的过失感到难过和内疚,进而从内心深处萌发改正错误的愿望。因此,批评要公正,要注意,切忌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忌讳用挖苦、讽刺、翻旧帐的方式批评孩子,批评时避免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和人格的语言。在这儿,向家长们推荐一种批评策略:批评时首先肯定孩子的长处、优点的方面,然后针对具体事情提出批评意见,必要时还可征询孩子对此批评意见的看法,最后,给孩子一定的鼓励和期望,相信孩子能改正错误并在下次做得更好。当然,这样做时,如采用委婉、和蔼的语气表达出来,效果则会更好。总之,青春期亲子关系改善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家长们的手中,只要家长们认识到孩子心理变化的特点并适时作出调整,两代人一定会顺利地渡过这个“烦恼期”。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切勿冒失初尝“禁果”

禁果就像一个带刺的仙人球,匆匆忙忙采摘,也许会带给你满手的伤刺。 一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