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接触网络信息现况
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用户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青少年用户指使用过互联网并初步了解互联网知识的中、小学生。调查表明,上过网的青少年占37.7%,没上过网但想上网的占40.8%,没上过网目前还不想上网的占21.5%。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哲学所卫郭良)
互联网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一、对学生发展积极性因素
据有关调查显示,网络带给青少年巨大而无形的积极因素:首先是它的信息化特征催生青少年的现代观念,如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全球意识等。它使青少年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挑战。拓展了当今青少年教育的空间。因特网的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也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强网络对青少年的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部门的必要。我市的金港热线、张家港教育信息网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1、信息网络提供了广阔的德育资源,淡化了时间和空间观念。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资源共享。青少年学生在网上按个人意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阅读新闻信息、科技动态,实时的交流、交友使青少年交往的空间更宽广,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
2、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在网络上,人人平等,每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任何人都可以自主获取或发布、传播信息。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利用因特网就学习、探讨乃至创新,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个性良性发展。
3、因特网上无限的资源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材料,甚至是一位好的的学校和教师,这一点已经开始成为现实。值得探讨的是,有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电脑和做网页却一点也不困难,足见,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还不能适应这些学生。可以说,因特网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二、对学生发展消极性因素
1、互联网在强化了青年地球村村民意识的同时,也弱化了他们的民族意识。所谓网络"新人类"的身上本来就带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而互联网的使用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增强了他们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还有利于他们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生存。另一方面,与这种"一体化"意识相伴的是,种族、民族意识的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民族身份逐步消解。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爱国主意思想的形成。
2、互联网还对现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或可能产生影响和冲击。针对诚信,多数学生认为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里没有必要讲诚信。只有少数学生认为网络能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同时,也有15.3%的人认为网络的使用会降低社会的道德水平。有26.3%的人表示"黑客有高超的技术,令人佩服",16.7%的人认为"黑客的行为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还有24.4%的人表示"不好说"。只有24.2%的人明确表示,"黑客的行业具有社会危害性,应严厉惩罚并尽力杜绝"。
3、互联网的全球性特征,将导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乱。网络是无国界的全球性媒界。在网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网络,淫秽、色情、暴力、丑恶、反动日内容也在网上广为传播。腐蚀学生的灵魂,对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产生强大的冲击。使青少年形成西化的倾向,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
4、"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与威胁。电脑空间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在不断地增加着。因此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青少年对网络的极度迷恋。沉溺于网上冲浪而严重荒废学业。具媒体报道曾有学生在网吧里生活了数天不归。导致不正常的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脱离时代,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甚至有意念和行为。
对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德育工作的看法
信息时代的来临,是社会的进步,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事实,但它随之而带来的如互联网文化入侵等问题,我们也要有足够的重视,这样,我们才能在多变的形势下保持主动的地位, 但部分教师、家长对网络认识不足,导致无法对学生提供足够的辅导、帮助。
电视媒体的接触是家长和子女同时接触的,可以说电视文化熏陶的是整个社会群体,电视节目一般都经过审查才能播放,就算是香港的电视节目,在色情、暴力级数方面也有较为清晰的界定。哪些是在家长指导下收看的,什么时段该放什么节目等,一般的家长也能给子女以指引。但现在部分家长和教师都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导致他们无法给学生足够的辅导和指引。如果老师不努力学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会出现网络知识学生比老师强局面。
对互联网络的教学和管理还没有足够的指引和有效的监管方法。 现行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不准进营业性电子游戏机室"的规定,国家对电子游戏机室的经营者也有相应的法规来管理:"在学校范围200米内不得开设电子游戏机室"、"不准未成年人进入游戏机室(节假日除外)",即使这样,电子游戏机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人们常有"5+2=0"的说法。(近期又强调整顿,"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电子游戏机室",似动真格)。在互联网络中,色情和其它有害资讯比电视、电子游戏多出无数倍。但教育行政部门对在信息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上网时学生应遵守什么规则,老师在指导学生上网时应怎样做,社会、家庭在监管中应起什么作用等,一些具体的规则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学校教育应对策略:
一、防护性对策:
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实施防护,进行必要的约束,可以在网络服务器和学生电脑上安装防护软件。在管理方面,学校和班级都要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及时教育引导,有不良信息及时清除,有问题及时矫正。针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正确引导和防治的工作应当从这几个方面结合做起:
首先,是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所谓"引导",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青少年主动接触网络,利用网络,远离"数字鸿沟",不断提高素质。通过各种培训,加强青少年网络知识教育,给青少年充分的"网上空间"。要考虑针对青少年的注意力,专门设立宣传正面信息的网站,增强点击率。比如,学习、交友、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丰富为青少年服务的形式,为青少年服务,凝聚青少年。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社会化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要在思想上为青少年修筑一道"防火墙",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道德自律。要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青少年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学校领导、教师要迅速掌握互联网知识,到网上看看,从网络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看网络文化将对青少年有什么好的影响和不良的影响,利用好网络的信息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网络知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的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工作。
由于青少年本身的控制力差,需要进行辅助手段来实现网络的"健康"和安全。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的出口处,进行防火墙的设置,来实现对整个校园网的安全保障,防止恶意的破坏和攻击;同时,可以通过添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或者软件,在校园网的总出口处,将色情站点、反动站点等等屏蔽掉;同时可以通过防火墙的安全规则设置,将聊天软件例如OICQ、聊天室等禁用。
其次是尽快出台全方位的关于网络管理和青少年上网和网吧经营方面的有关法律规定。同时,要采取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方式,加大对网吧的监督力度,坚决清除非健康网吧。要大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网吧"活动,引导网吧业主文明经营,守法经营。
另外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各种媒体力量,宣传网络的积极作用,增强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健康网站、开辟主体聊天室、现身说法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了解沉溺网络和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青少年不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教育青少年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
制订学生上网(包括在家或其它场合上网)守则:
(1)在家或网吧上网必须经家长同意并有家人陪同。为保护视力,上网一般不超过45分钟。
(2)不准用个人网页或电子邮件发布反动的言论,不准在网上下载反动言论进行传播。
(3)不准使用"黑客工具"软件,不准编写攻击他人网站的病毒程序。
(4)不准进入色情网站,不准进无聊的聊天室。
(5)不准玩带赌博性质或暴力性质的互动游戏。
二、为我所用
1.运用"E-mail"实现师生之间平等真实的对话。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2.运用网络模拟功能,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做到寓教于乐。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倦。也有的老师组织学生编写、演出校园剧,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着相对的真实性,而且学生在活动中所花的时间较少。
3.运用BBS(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创设德育活动的场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选择能力及道德参与意识,这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传统的德育,采用诸如"两难法"、"团体法"、"讨论法"、"辩论法"等各种形式加以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制约,这些形式很难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开来或坚持下去。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BBS和聊天室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训练目标。
总之,为了使青少年学生健康的成长,家庭、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如家长在家中应陪同未成年的孩子一起上网,社会的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等场所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青少年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