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家庭和学校、父母和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首先要求学生的家长和教师,对少男少女的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寻求友谊是少男少女普遍性的特征,是由生理和发展而引发的一种既合“情”又合“理”的现象。因此,不能把少男少女稍有接触或接触频繁,就说他们在搞对象,更不能嘲之为乱搞和作风不正派。
学家认为,是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他们说,一般在12岁到14岁学生开始步入青年期,这是学生性的成熟期。第二性征出现促使了学生的巨变,寻求友谊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在萌芽、在发展,应该说是可喜可贺之事。教师和家长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
对学生中出现的意识和行为,家长和教师一要表示理解,不能用蔑视的口吻讲话。二要为学生保守心灵的“秘密”。学生的不大怕教师知道,倒是怕家长知道。为了教育效果,不宜“扩散”。老师要为学生“保密”。如果需请家长配合教育,也只能正面地向家长介绍中小学生普遍的情况和问题。三要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千万不能针对某学生问题进行班级讨论。四要尊重学生人格,不能厌弃和歧视有意识和行为的学生,不能采取“孤立”政策对学生施加压力。“孤立”的结果会使学生更加感到上的“孤寂”,从而,需要寻求更多的慰藉,使的双方结合更加紧密,原本不明朗的关系,可能明朗和公开化,并以一种十分顽强的方式抵抗着教师和家长所施加的压力。其结果是激起学生的逆返和强烈的对立情绪,不利于教育。
五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家长和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学生意识一旦产生总要在上反映出来的。国外学家说,这时的女孩喜欢打扮,男生突然爱整洁,注意起外表美,男生在女生面前表现得特别好;他们愿意接近异性又有点害羞,上课时思想不集中,性格活泼开朗的人会突然变得沉静,豁达的人会变得古怪;两人电话、通信往来频繁,对集体,特别对同性朋友的交往趋于冷淡。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分析研究学生动态,找出它的规律性。比如,俄罗斯发现七、八年级学生,美国和日本发现初中二、三年级学生的者,多半是好学生。男生往往是比较高大的、强健的、正直的优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