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画猴,常与仙桃相伴。人们说到中国,总与炎黄不分。习惯,似乎带有约定俗成之特点,然而比约定俗成来得更为自然。墨客习惯舞文,武士习惯拳脚,医生习惯问病,教员好为人师…… 交流,这里指与人交流,也是一种习惯。习惯交流之人,遇到别人,则爱搭讪,或天南地北,或海阔天空,无论对方真诚相听,抑或对方心不在焉。总之习惯交流之人,因其习惯说话而说。相反,不惯交流之人,遇到旁人,则少搭讪,即使三言两语,即使客套寒暄。哪怕对方迫切询问,在他那里,如果能够得到“千金一字”也属奢望,理由其实十分简单:不惯交流。 习惯,需要培养。世上没有习惯是生而有之的。有道世上本无路,路为人走出!习惯亦不会与生俱来,习惯一概后天养成。今日抚琴,明日展喉,今日复明日,天长日久,则习惯琴与歌。此处舞拳,彼处弄脚,此处复彼处,日久天长,则习惯拳与脚…… 要做到能够与人自然交流,也需要培养。从上,提高“与人交流价值”的认识,是培养习惯的前提。唯有认为有必要如此,方够在“培养”上下工夫。 培养与人交流有技巧。培养习惯要花时间:需要利用生活边角时间,利用早晨、晚上。需要利用日常学习时间,利用课上发言、课余交谈。培养习惯需要有意识进行“交流实验”:见到师长如何招呼?相伴同学怎么开口?有事如何把语言组织顺畅?无事又怎样巧妙寻找“话碴儿”?培养习惯还需要刻意总结“交流心得”:此次交流何以顺利?彼次交流何以失误?比起深奥之数学,比起复杂之写作,交流技巧属于非大巫之小巫。 与人交流重要,从现在起,应该对交流习惯,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袁志勇老师自评: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提纲: 习惯多多,交流也是一种习惯。习惯需要培养,交流也可以培养。让我们一起培养交流。 如果给你一个“习惯”的话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就写“习惯”;另外一种,写“某一种习惯”。这两种写法,其实是从“话题”的大与小两个不同范畴入手操作的策略。 你分析一下,上面的文章,使用的,到底是哪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