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学术 > 学术名词 > 对11条不合理信念的反驳和更正

对11条不合理信念的反驳和更正

来源:我在这里   
人气:

1、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反驳:这种信念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1>人与人的交往其实就是图式的交往,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图式,而且每个人的图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图式交往起来就不可能会有完全匹配的认同;2>要想得到全部人的认同,那更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和自己最亲密的父母,也不能永远喜欢和称赞自己,至于老师朋友等和自己比较接近的人,就更不可能了,而那些生活在自己周围的陌生人,

1、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反驳:这种信念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
1>人与人的交往其实就是图式的交往,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图式,而且每个人的图式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图式交往起来就不可能会有完全匹配的认同;
2>要想得到全部人的认同,那更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和自己最亲密的父母,也不能永远喜欢和称赞自己,至于老师朋友等和自己比较接近的人,就更不可能了,而那些生活在自己周围的陌生人,他们根本就没有义务对你表示绝对的喜欢和称赞;
3>若一个人坚持这样的信念,他很有可能会为了这个信念去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个性,一旦结果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就会导致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甚至会造成个体自信心、自尊心等的创伤,演变为人生观的改变和扭曲,严重者还可能会出现自杀等毁灭性的行为。
更正:每个人都希望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人。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反驳:这个观点在现实中更是不能实现的。
1> 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在这方面也许比别人强,但在另一个方面也许就不如人了。即使是一样的技术,但从不同的角度,也许就又不一样了;
2> 一个人可以在某些事情上取得相对的成功,但若想在每一个行业上都获得绝对的成功,那根本就不可能;
3> 再者,人的价值有无,并不在于是否各个方面都比他人优秀,而是在于在某一方面是否做出了贡献。比他人优秀并不是价值的尺度,只要为这个社会、为这个社会中的人类做出了贡献,才能说是有价值的。
更正:一个人只有为社会、为人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那么他才可以说是有价值的。

3、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和惩罚。
反驳: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1>“金无足尺,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圣人,谁没有犯错误的时候呢?
2>邪恶可憎是怎么样的概念呢?坏人又是怎么样定义的呢?也许在某种特殊的条件下,他做出了让人觉得是大恶不赦的事,但从另一个角度,他也许是一个英雄呢?如自古以来的间谍,对于别国的间谍,我们认为是坏人,那面对自己国家的间谍呢,是英雄?是祖国的好儿女?
3>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好坏两个方面的。对于我们所谓的好人和坏人,要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他应受到的责骂和惩罚。
更正:对于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要视现实情况给予合适的、人道的责骂和惩罚。

4、当事情不如意时,是很可怕,也是很悲惨的。
反驳:这个观点太过极端且消极。
1>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生活种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完全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来行驶的;
2>事情的发生都是存在一定的原因的,不如意的事也一样存在着让它不如意的原因。只要找到了这个原因,我们就不会觉得它是很可怕、很可悲的事了;
3>若一旦发生不如意的事,就觉得可怕可悲,甚至绝望,那么他就很难从困境中走出来。只要我们学会接受挫折,接受那些不如意的事并找出原因进行分析改正,就不会那么消极了。
更正:当事情不如意时,只要找出原因并分析改正,事情就有可能向好的一面发展。

5、不幸福、不快乐是外在因素所造成的,个人无法控制。
反驳:这个观点本来就充满了主观色彩。
1> 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观可知,内因起着决定作用,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2> 外在的因素只是引起了不幸福、不快乐这种情绪,但只要通过人内心的合理的调节和控制,这种不愉快的情绪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3> 每个人生活的态度也影响着情绪,消极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带来不幸福、不快乐的情绪,反之亦然。
更正:只要我们拥有分析问题的合理角度,就可能很好地控制不幸福、不快乐的情绪。

6、我们必须非常关心危险可怕的事情,而且必须时时刻刻忧虑,并注意它可能再次发生。
反驳:拥有这样信念的人是杞人忧天的典范,还可能是强迫症患者呢。
1> 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是不能够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什么样的情况都有出现的可能,危险可怕的事也不例外;
2> 人生的任务并不是掌握所发生的危险可怕的事,即使那些已经发生了的危险可怕的事,我们也没有必要时刻忧虑,况且事情也不能因为你的忧虑和关注而不发生;
3> 但我们要有预防的意识,即要有接受那些“危险可怕的事”发生的意识,更要做好一些基本的预防准备。
更正:我们没有必要时刻关注着那些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可怕的事”,我们只要有接受这种事情发生的意识并做好基本准备即可。

7、面对困难和责任很不容易,倒不如逃避较省事。
反驳:拥有这种信念的人不但消极,而且可以说是生活的懦弱者。
1> 困难和责任可以说是生活中的必须品,没有人没有困难,也没有人没有责任;
2> 困难和责任的存在是永久的,逃避可以暂时躲开困难和责任,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困难和责任仍然存在;
更正:直面困难和责任,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最终就有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8、一个人应该要依靠别人,且需要找一个比自己强的人来依靠。
反驳:若每个人都这样的话?那被认为最强的那个人怎么办呢?
1> 人既是团体中的人,但人更是独立的人。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伴随,每个人都有值得他人依靠的地方;但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其他人完全可以依靠的;
2> 既然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强于自己的人,那么就没有所谓的“找一个比自己强的人来依靠”;
3> 过度地依靠他人,将导致失去自我的结果。
更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一面,也有自己优于他人的一面,要做到在适当依靠他人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9、过去的经验决定了现在,而且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反驳:历史无法改变,未来不能凝固,而现在是可以抓住的。
1> 过去的行为只能说明那个时候我们的想法,过去的经验也只能表明我们需要改进一些地方,它可以促使我们在以后的行为中采取更加稳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没有决定一却的威力;
2> 不能改变的只是过去发生的那些事,但对事情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经验能够影响人今天的行为,但不能决定人今天的行为;
更正:过去的经验影响着现在,但并不能决定现在。

10、我们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也要为他人的问题感到悲伤难过。
反驳: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关心也许是好的。
1> 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但过度关心则会给双方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些时候,他人需要的是一种静默,是一种宁静中的思考;
2> 自己若时刻关注着他人的问题并不分场合地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的话,那么我们也会陷入一种无助的状态,因为我们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他人碰到的所有问题。
更正: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对他人碰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帮助。

11、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正确而完美的答案,一旦得不到答案,就会很痛苦。
反驳:拥有这样信念的人对生活太过完美化了。
1>人生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完美,因为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在我们的周围发生,有的问题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但有的问题也许我们一辈子也解决不了;
2>追求解决问题是好事,但一旦过分地寻找完美答案,带来的也许更多的是失望甚至是绝望;
3>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要苛求答案的完美。更不要因为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而感到深深的痛苦和失望。
更正:人生中的每个问题,并不是都能解决的,对于那些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有面对和接受的勇气。
来源:原创

关键字标签:更正不合理反驳信念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暗示效应

所谓“暗示效应”,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