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背景
理论的提出者维果斯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教育和发展的关系问题。作为维列鲁学派的创始人,率先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正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理论的第一个问题,而后面的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教育的最佳限期问题都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概念综述
维果斯基认为教育的对象—例如儿童—存在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就是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能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第二种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在第二种发展水平的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这片差异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这一理论,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即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转化为会、把不能转化为能的过程。而这也印证了我国传统教学中 “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把学生尚处于形成的状态不能自己完成的智力任务在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又转化成现有的水平,在之后的智力活动中又产生了新的最近发展区,正是这种循环的模式形成了发展
理论应用
一学生写“一个晚上,我坐在葡萄架下,看着大大的月亮,想起我美丽的妈妈。”这个作文的开头是学生在现有发展水平上所独立完成的智力活动。下面是作为教师是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走向期望的水平:“一个晚上”显然太直白又没有味道,老师引导孩子们把“一个晚上”换成了“在银色的月光里”,短短几个字,作文的开头立刻焕然一新了。在这一启示下,经过集体的努力,用扩句加替换的方法,孩子们把此段改成了“在银色的月光里,我手捧一杯清茶,坐在飘着甜味的葡萄架下,望着月,思绪飞向了美丽的妈妈。”最后形成的句子和原型之间的差异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发展区,而在“引导填补”差异的过程中则实现了发展。
最近发展区理论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英语等各种教学活动实践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者给这一古老的理论赋予了更多的新含义。相信这一理论会继续深入的应用于教育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