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导读:此刻就是此刻,看看你的左右,再看看你的身后。那些始终伴随着你的人他们还在吗?你的哪些行为是由他们控制的?哪些意志是由他们操纵的?好在大多数人并没有受人格分裂的困扰!但并不妨碍我们欣赏一部好的电影,了解下人格分裂这种精神疾患。
笔者人物,本片吸引人的地方并不是悬疑的剧情和紧张的气氛,因为它不能简单地被定义为一部简单的关于杀人游戏的惊悚片,而应是一部地地道道讨论人格分裂的片子。在结构处理上,本片与04年的《机械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还不要忘了那部惊世骇俗的《搏击俱乐部》。这是一部逻辑性很强的片子,而且片中线索和暗喻众多,一不小心就会漏掉什么,因此推荐之时也希望大家可以认真观看,静静欣赏。
片子的主人公实际上就是那个镜头极少的胖子Malcom,因杀了6个人而面临死刑,他的心理医生分析了他的动机。此君在童年遭遇强烈的精神创伤,从而造成了精神分裂而产生了多重人格,叫做多重人格症(dissociative identitydisorder)并由此产生出11个性格各异的分裂人格。这11个人格分别是前警察兼司机Ed、假警察Eodes、囚犯、motel冒牌经理Larry、从良妓女Paris、小孩Timmy与他的母亲和继父、一对情侣、一个女明星。他们都被困于神经病Malcom幻想的精神世界里:一个与世隔绝的Motel(汽车旅店)。而这几种人格中有一个强势人格,他的人格要求统一,所以不断的杀掉其他的人格,从而达到减少人格数量的目的。由于幻觉的驱使使Malcom在现实中杀了6个人,也对应了在Motel中最先被杀的6个人格。4年前Malcom杀的六个人,就是他脑内一个非常强势的人格同其他人格火拼并消灭他们的结果,这个人格每在脑内消灭另外一个人格,他的躯体就会相应杀害一个无辜的在场者,而他大脑里头所能够记住的只是他自己所杀的人格的化身,而不是自己的躯体所进行的谋杀行为。片中尸体的消失则代表那种人格最终消亡。而作为一直阻碍其杀人的一个人格Ed,在心理医生的诱导下逐渐成为强势人格,最后Ed和假警察Eodes同归于尽,而他们一直认为那个Eodes是以前的凶手,心理医生以为促使他杀人的那个人格已经死了,最后只留下了Paris的性格。但其实在他的思维中,真正邪恶的人格是那个小孩Timmy,他在一次爆炸中失踪,大家都以为他早已死亡,但是他才是那个杀掉所有人格的罪魁祸首。当最后Timmy有主导地位时,Malcom又开始杀人了……
其实,这应该是心理医生的一点忽略,因为那个小孩Timmy是他的人格隐藏较深的一个,因为片中曾经告诉我们,小孩从未说过话。这一点比较直接的反映使Malcom因童年遭遇而产生心理才是罪魁祸首,因为他曾经遭到遗弃。其实孩子作为最后的隐藏人格,更映射他童年时期的遭遇,而死掉的人格同时也代表Malcom因童年童年创伤产生的阴暗面:杀死继父表明其童年深受其害,杀死女明星是杀死虚荣,杀死那对情人是杀死滥交嫖妓,杀死假冒牌经理Larry是杀死贪欲赌博,最后杀死妓女可能暗示他对他妓女母亲的恨意......
片中有很多地方在暗示场景的虚幻:Ed的车上有一本书的特写是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片中11个人的生日都是5月10日,也就是Malcom的生日;那个在冰箱里的正真motel经理,就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真正死掉的人,别忘了他与冒牌经理同名,也叫Larry……
要之,《致命ID》以治疗师视角探讨与揭示人格分裂的治疗成效与法律定罪的依据,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心理学的名词:多重人格障碍(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个人格都是稳定、发展完整、拥有各别思考模式和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罗万象,可以有不同的性别、年龄、种族,甚至物种。他们轮流出现控制患者的行为,此时原本的人格对于这段时间是没有意识也没有记忆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间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原本的人格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发现自己的记忆有截断的现象,也无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会有一个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这个人格愿意合作,治疗人员就能从中得知许多有益的资料)。但影片难以回答的是:最终的失败是治疗师没有正确判定引发犯罪的主要人格还是法律在类似症状定罪时的依据缺失。这也是司法界极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躯体与意志到底哪一个有罪?
希望大家看完后可获得一点启发,一点思考。
(资料来源:《致命ID2003》、豆瓣网《〈致命ID〉:多重人格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