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心理专家解读死亡咒语

心理专家解读死亡咒语

来源:华夏心理咨询论坛    
人气:

这本来是一虚幻的漫画性的描写,现在却被很多青少年大肆利用,来满足自己的泄恨心理。在死亡笔记中,除了同学,家长、老师也被列入“死亡”名单。但心理专家却发现,孩子愤怒的背后隐藏的却是爱,是希望做回一个天然自己的期待。 北京友谊心友特聘心理咨询师辛思洁分析指出,现在很多青少年常年生活在高压之下,内心充满了焦虑、抑郁、不安,他们沉迷发泄球、发泄屋、《死亡笔记》等发泄工具,其实是没有找到合理的抒发渠道

这本来是一虚幻的漫画性的描写,现在却被很多青少年大肆利用,来满足自己的泄恨心理。在死亡笔记中,除了同学,家长、老师也被列入“死亡”名单。但心理专家却发现,孩子愤怒的背后隐藏的却是爱,是希望做回一个天然自己的期待。

北京友谊心友特聘心理咨询师辛思洁分析指出,现在很多青少年常年生活在高压之下,内心充满了焦虑、抑郁、不安,他们沉迷发泄球、发泄屋、《死亡笔记》等发泄工具,其实是没有找到合理的抒发渠道的缘故。“当一个人愤怒到极点,但又无法得到发泄,积累到最后就会出现两种极端:一是把破坏力转向自我,导致严重抑郁症,最后自杀;另外就是把压抑不住的愤怒对准别人,伤害他人的性命,如马加爵。”辛思洁认为,《死亡笔记》就扮演了一个类似杀人工具的宣泄渠道,提供了一个变态的宣泄机会。孩子们把愤怒源——“得罪自己”人的名字写在日记本上,幻想可以通过超自然的力量将他们杀死,以换取内心的平静。”

对于家长、老师被列入死亡名单,辛思洁说,背后隐藏的其实是爱,是对作回自己的期待。“如果孩子们不在乎某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言行就不会对孩子们造成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们很关注《死亡笔记》上出现的这些人,并期待着这些人关注自己,给自己正面的关心、支持和爱护。”

从这个角度看,家长、老师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死亡笔记》上而伤心,而是要想办法积极地帮助孩子们疏导负性情绪。为此,辛思洁提醒家长、老师,首先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愤怒等负性情绪,只有这样才谈得上正确引导孩子。辛思洁说,愤怒情绪并非一无是处,某些时候它可以掌握好人与人的距离, 保护我们的安全。

与此同时,在家里,家长要完全接纳孩子,多倾听,少下判断,鼓励孩子独立行动,或跟小伙伴共同完成一件事。一旦独立选择的能力培养起来,以后再遇到愤怒的事情,孩子们就懂得坚持自己,遭受压抑的机会自然就少了。辛思洁建议,学校也应尽可能地开发所有的运动项目,比如在学校的围墙上挂上墙网、吊个沙袋等等,把操场和校园的边边角角都利用起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宣泄情绪的场所。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们轻声慢走,这跟他们的天性及本身拥有的生命能量是不相称的。

最后,学校和家长共同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鼓励孩子作自己最天然的样子,而不是费尽心思地扮演一个别人喜欢的样子。“越不扭曲自我,压抑的机会就越少,用变态的方式宣泄情绪的机会就会越少。”辛思洁这样提醒。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切勿冒失初尝“禁果”

禁果就像一个带刺的仙人球,匆匆忙忙采摘,也许会带给你满手的伤刺。 一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