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艳照门”事件后的孩子教育

“艳照门”事件后的孩子教育

来源:来自网络    
人气:

2008年年初,网上陆续传出香港影星陈冠希与多位女艺人的不雅照片,因为照片的“开放”尺度之大和当事人都是偶像级别的公众人物,因而闹得沸沸扬扬。网络的极速传播,使得“艳照门”事件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一大热点,这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未成年人。 给大家看几条新闻: 2008年2月15日《新华网》报道:香港《文汇报》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多达四成中小学生曾接触此次涉及的不雅照片,其中近一半是在朋友、同学间

2008年年初,网上陆续传出香港影星陈冠希与多位女艺人的不雅照片,因为照片的“开放”尺度之大和当事人都是偶像级别的公众人物,因而闹得沸沸 扬扬。网络的极速传播,使得“艳照门”事件在短时间内成为社会一大热点,这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未成年人。

给大家看几条新闻:

2008年2月15日《新华网》报道:香港《文汇报》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多达四成中小学生曾接触此次涉及的不雅照片,其中近一半是在朋友、同学间互相传阅,更有少数学生坦承藏有事件中的不雅照片;另外,大学生间互相传阅更为猖獗,更有大学生错误地认为没有看齐所有不雅照片会“被人笑与社会脱节”。

2008年2月23日《四川在线》报道:成都49中高三(2)班的主题班会课上,老师利用“艳照门”事件引导学生注意自我保护,引起学生阵阵哄笑。开学以来,“很傻很天真”等由“艳照门”而产生的新新词汇,也成了一些同学调侃别人的口头禅。

2008年2月25日《南方网》报道:自香港艺人陈冠希等爆出“艳照门”事件后,广州街头悄然兴起“艳照门”光盘热,一张光盘40元。据广州街头小贩称,近一月来他们每天都能卖上百张,顾客中有不少中小学生。

2008年3月18日《南方都市报》报道:在3月17日进行的广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考试中,“艳照门”事件出现在了单项选择题第4题中,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四个选项最后一个选项为:“‘艳照门’事件警示我们,网络上一些不雅内容正污染着我们的眼球,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健康文化的防范意识,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责任。”不少走出考场的高三学生都笑着议论起这道题。

看了以上新闻,读者一定明白此次受“艳照门”影响最深的,不是那些演艺事业受阻的女艺人,也不是退出香港娱乐圈的陈冠希,而是坐在教室里的未成年孩子。他们需要有人告诉他们:在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什么叫责任感,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孩子篇

关心偶像,有什么错?

(于茂华,高一学生)

尽管我们学校没把“艳照门”事件作为典型教材引入课堂,但不雅照片在学生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两三天内好像整个年级的男生就都知道了,随后几天女生们也都渐渐知道了。反正新学期开学没几天,校园里“很傻很天真”“陈冠希耍流氓”这些话在同学中就很流行了,甚至成了一些人的口头禅。

我的父母也知道这事,但他们一般在我不在场的情况下议论,比如,晚上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的时候。他们是怕我知道,但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的信息来源渠道不比父母少。

其实,我们对此感兴趣,关键是男主角不是一般人,而是偶像陈冠希。我们班很多同学是他的“粉丝”,热衷于买他代言的牛仔裤和球鞋,而女生大部分也都喜欢陈冠希,认为他长得帅,对跟他有亲密关系的几个女艺人,女生好像比男生表现得还在意呢。

课间和放学后,同学之间彼此交流的话题都是关于“艳照门”的,班里能上网的同学几乎都看过照片了,不能上网的也问能上网的要着看。同学们看过照片后,都感觉很新鲜、很刺激。而我对这事的态度先是觉得新鲜,后又觉得龌龊,但内心却有一种力量迫使自己从网上下载来看,并忍不住要仔细倾听或加入到对此事的讨论中。有时候我也反思,这些照片是不是属于人家的隐私呢?但转念一想,他是我们的偶像啊,关心偶像有什么错?

家长篇

校园净土,怎么能让这些事情进去呢?

(李春明,公务员)

前不久,媒体围绕“艳照门”事件能否进入课堂展开讨论,我没说话,最近从《南方都市报》上看到“艳照门”事件居然进入试卷了,我实在憋不住了。做父母的良知告诉我,不能再对此保持沉默。我没有看过“艳照”,据说,很黄。但我从有关报道中,清楚了解到此事对当事人尤其是几位女艺人及其家人造成了很大伤害。

人同此心,在此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课堂和试卷放大此事,尽管打着“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的堂皇名义,但客观上是在扩大其负面影响。从考试后学生们津津乐道的情形看,此题目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那么,谁又能保证没看过“艳照”的学生不会想方设法地看看“艳照”呢?

如果说老师是想用试题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我看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选择题不是用来检测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认知能力,而是检测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它检测学生是否具备鉴别病句的能力,以求今后少写病句。其考试目的明确、单一,考的就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即所谓的“双基”,无关道德评判。

让一道测试语言运用能力的试题承载起测试道德判断能力的功能,实乃教育功能的错位。既然如此,那何不将其设计为一道作文题呢?作文考的是综合能力,如以“艳照门”事件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既能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能判别学生道德认知的能力,如此或许能收到一箭双雕之效。只是这样一来,没看过“艳照”的学生就吃亏了,为写出好文章,他们就不得不去搜集和翻检“艳照”,以掌握素材啊。但这显然又不是命题者的意图。我这么说,只是表明一个道理,“艳照门”事件根本就不适合走进校园!

当一件事情发生后,众人评头论足的时候,我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想得更多一些。毕竟我们做父母的,最希望的还是孩子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但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难实现的。

老师篇

不能把孩子的眼睛蒙上

(徐琳,某中学教师)

“艳照门”事件出来后,学校和老师该如何应对?事实上,很多学校和老师选择了沉默,怕说得多了,反而激起学生更大的热情去关注不该关注的事情,影响了学习。但他们没有想到,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成长叛逆期,你越压抑,他们越要通过非常手段曲折地了解性知识,不管它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对多数学校、老师的失语,我不敢苟同。相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告诉孩子很多的道理和知识。于是,在得到校方同意后,我就此事与我校高二学生进行了一场公开讨论。

“你看到‘性’字后,会联想到什么?”一上课,我便开门见山地问。“想到了陈冠希。”马上有学生这样回答。“说到他,就不能不提‘艳照门’。”见学生主动提起,我顺势引出讨论内容。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交头接耳。见此情景,我将写有事件几个主要人物名字的纸片分发给各小组,请大家根据纸片上的角色,讨论该人物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

在课堂上,我着重让同学们讨论了以下几点:

一、“艳照”该不该拍?引导:要学会自律

“作为公众人物的明星不应该在私生活上过于混乱,更不应该拍这么不堪入目的照片,这既对自己不负责,也让家庭蒙上阴影。”第一组的代表发言说。“尽管照片拍摄的时间较早,但张柏芝今后要面对来自家庭和未来子女教育的双重压力,要是能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多一份考虑,事情就不会如此不可收拾。”另一位男生站起来补充。

不少学生认为,明星既然都已成年,就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不管这个后果是好是坏。但也有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对“艳照门”事件过多关注。“拍不拍都是他们个人的选择,也是他们个人的事情。”“难道明星的行为仅仅代表他们个人吗?”听到有学生这样说,我马上接过话茬儿,“即使这是私人行为,是否就完全无关他人?”我提出了“慎独”的概念,告诫学生们要学会自律,这也是为自己今后的幸福生活着想。

二、事件受害者是谁?引导:女生要学会自我保护

尽管陈冠希和阿娇都拿出勇气来道歉,但原本美好的形象已经受损。一位喜欢阿娇的女生认为“阿娇挺可怜的”。“那你以后还会不会买她的专辑呢?”我问。“会,我喜欢她是因为喜欢她的作品,与她的道德无关。”但一位男生有不同看法:“这件事情完全改变了我对明星的看法,一想到他们的美好都是虚假的、装出来的,我就觉得恶心。”“所以,每个人在与异性交往前都要做出慎重选择,尤其是女生,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接着,我向同学们强调了性道德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具备了性道德,才可以表现出人性的美好。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对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重要问题有了严肃的思考,比如,个人行为的社会责任、保持健康心态的重要性等。面对“艳照凶猛”,我觉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必一下子慌了手脚,恨不得把所有的网线都“咔嚓”剪断,或者把孩子的眼睛蒙上,免得“污染”了孩子。如果你生硬地制止孩子看,其实是激发和鼓励他赶紧看。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他想看就让他看,但是要让他明白这些艺人做法不当的地方,并以此为戒。

家长们不要把孩子想得太无知、太天真,适度展现这个社会的阴暗,让孩子明白这个社会不是童话世界,反而更利于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

这段时间,“艳照门”已成热点,我看网上不少博主认为应该借机让孩子们不再追星。然而,我的学生大部分表示不会因此事改变对偶像的既有看法。我也认为,生硬地摧毁偶像崇拜只会让孩子的是非观念更混乱。倒是家长和老师应该从阿娇站出来承认“当年很傻很天真”的行为中找到积极因素,引导孩子做一个敢做敢当、尊重隐私、建立健康两性关系的人。

专家篇

“艳照门”事件对家庭教育意味着什么

香港“艳照门”事件轰动一时社会舆论和各界人士从各个层面和视角出发,对该事件进行了全方位解读。那么,“艳照门”对家庭教育意味着什么?比如,对子女的性教育、成功教育、偶像教育等方面。

吴增强(某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性教育要教会孩子说“不”。

对孩子的性教育,讲究适时适度。有人说“艳照门”事件是性教育的活教材,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近年来,中国家长的观念已经比较开放不再视性为禁忌,可对于选择什么时间讲、讲到什么程度,还不是很清楚。

当孩子向家长提出性问题时家长不应刻意回避,更不应批评或呵斥。这说明孩子此时已经有了接受相关知识和引导的需要,正是父母和孩子探讨性问题的大好时机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不要把成年人恋爱的标准生搬硬套给孩子。要告诉孩子,健康的异性交往是美好的,不过现在是播种季节,而不是收获季节。现阶段与异性交往是发展纯洁的友谊,偷食禁果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女孩子,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学会说“不”。特别是青春期少年对性刺激比较敏感,容易诱发各种幻想,尤其是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应该对此保持足够的警惕。

毛裕介(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秘书长):成功教育不应渲染“一夜成名”。

如今,不少家长的心态非常浮躁,希望孩子成为这样那样的明星,对孩子的“追星”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演艺明星是公众人物,“艺”是第一位。而且,每个明星的成功之路也并不都是由鲜花和掌声铺就的。在本职岗位上干出成绩、实现人生价值才是正道。家长是鼓励孩子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追求“一夜成名”,还是鼓励孩子踏踏实实把书念好、将来把工作做好,“艳照门”事件是一面难得的镜子。

杨雄(某社科院青少所所长):偶像是有闪光点的常人。

现在的孩子被称为“电视孩子”,而我国内地电视节目目前没有采取分级制度,孩子接触的内容,实际上与成年人是一致的。有些他们不一定全懂,但会以为非常时尚,进而进行模仿。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别教育。

“艳照门”事件对“80后”“90后”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根据北京、香港方面的调查,超过一半的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浏览过相关内容。此事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偶像观,杀伤力极强,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广泛的不信任感,或产生盲目的模仿心理。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追星”态度要有正确认识:第一,不应站在孩子偶像崇拜的对立面;第二,对孩子“追星”存在的非理性狂热,要正确引导,展现明星成功道路的坎坷,突出偶像的闪光点;第三,帮助孩子坚决摒弃盲目、病态的“追星”。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切勿冒失初尝“禁果”

禁果就像一个带刺的仙人球,匆匆忙忙采摘,也许会带给你满手的伤刺。 一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