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性格是没有形成原因的,大家不接受“无因论”;是因为父母一代是在地球这一参照物体内生长、成长、他们所接触的事物从未离开过地球,因为在地球以内的参照物是有限的,所以他们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始有终,有因有果,难以想象无因无果这一种自然现象;准确的说“叛逆性格”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就好象性别是人们无法控制的一样。一个生命的从母体形成诞生后就自然会吸取母乳;这有原因吗?我们把这叫“本能”。如果一定要追遡原因按现在的科学水平也只能追遡到父母的基因这一有关连的因素。
人的叛逆性格是人类进化进程中的一种自然表现;人类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如今的太空时代正是一代一代叛逆规律的自然表现,这在辩证唯物主义三大认识法则中叫“否定之否定”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不是简单的重复否定而是螺旋上升式否定;一代一代否定的结果把人类从原始社会推向今天太空时代,所以对年青人的叛逆性格从大局上要有一个宽容的态度。所谓“螺旋上升式否定”说白了,不是百分之百的否定它是一种保留了前人正确的部分只对错误部分进行修正的否定;否定的结果就是正确的更正确、更精确,这对年青人十分重要;这意味着你要努力学习前人的经验,找出前人的错误,提出你自己的新见解;比如在物理学方面人们一直认为宇称是守恒的,即:(左、右是对称的)、(镜像是对称的)没有人怀疑过这种常识;所以把它叫做“宇称守恒定律”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研究发现在弱磁场条件下微粒子的运动并不符合“宇称守恒定律”故把它叫“宇称不守恒定律”因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物理奖。如果没有努力学习前人的经验过程,杨振宁、李政道有机会接触到微观粒子的研究吗?有否定“宇称守恒定律”的可能吗?所以年青人要否定某件事物,首先要了解该事物的全局和本质;这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对年青人的叛逆性格不是靠打、压、骂、歧视、弃之、等手段能解决得了的!人类能更换性别吗?如果不能!同样年青人的叛逆性格也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我们只能研究他!而不可能抹杀他。
叛逆性格的分类:从所有具有叛逆性格的孩子来看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理性叛逆”另一类属于“感性叛逆”;所谓“理性叛逆”是指孩子遇事善于用脑进行对比、分析;为了要寻求对比的对象,所以这类孩子不断的从各个方面追求新鲜事物,这类孩子一般智商较高学习较好,重视前人的经验教训能从书本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能从对比中吾出某些规侓,通过“否定之否定”的思维规侓,往往能突破前人、老师所给于他们的原始知识,成为事业有成的栋梁之才,如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等科学家,他们都必然要经过这样的思维发展阶段。鉴别孩子或引导孩子走向“理性叛逆”的简单办法就是观察孩子是否能从书本中追求他要对比的对象,所以父母帮助、鼓励、启发他们去寻求和自己不成熟、萌动的原始想法去进行对比是特别重要的;孩子能否上轨道完全取决于这个年龄段,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这个到理。
所谓“感性叛逆”是指孩子没有建立起动态对比对象的要求,不知道从何处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对比对象;这类孩子心中的对比对象是随机的,比如遇到一个好朋友这个朋友正好是“理性叛逆”型他可能随“理性叛逆”型发展;这类孩子特别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静止的或变化缓慢;也就是说他的对比对象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五岁的孩子喜爱玩具,到了十二三岁就喜欢轮滑到了十五六岁就喜欢篮球、足球、对异性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到了十八九岁就应该对玩具、球类没有兴趣转而对异性兴趣的强化;从对异性的兴趣中诱发出其它的兴趣来;如何定位自身的形象?如何定位自己的生话方式?如何定位未来的职业选择?从上述的选择中他必然会进入书本世界中寻求答案。
所以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加速寻找对比对象的动态环境;要适时诱导的启发孩子转变兴趣,打、压、骂、歧视、弃之、等手段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不这样做时间长了就形成代沟。一旦形成代沟交流自然中断,此时不要着急等待时机;一旦孩子兴趣的变化出现有利于“理性叛逆”的机会就要即时插入交流的机会如用通信的方式、或用电子邮件(e-mail)的方式对他诱导和说理。
这就是我们回答年青人叛逆性格形成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发展的方法论,前面我们已经提示了不要指望年青人没有叛逆性格;只有在承认叛逆性格是人类进化的本能在此基础上才能重视后天获得性的重要从而研究和探讨,创造条件加速影响孩子不同时期的兴趣爱好。大体上来说影响年青人叛逆性格形成的后期发展因素很多;弄不好形成恶性循环加大对抗力度这就是大多数家庭不愿意看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