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说快乐是简单的、易寻的,但我们同样要说,为了使自己获得长久、稳定、多元的快乐,还需要去关注一下能够获取快乐的某些秘诀。
快乐在于自身意识
一位朋友的女儿在外地求学,不久前给我写来一封信:“我以前很活泼开朗,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不配快乐,因为我没有快乐的资本。我感觉自己现在变得非常丑陋,想到这点就总也快乐不起来。”
按照朋友女儿的观点,快乐是要有“资本”,是要讲“条件”的。比如,模样的丑陋或漂亮就是一个条件,否则即使你想快乐,能快乐,也不配快乐。
朋友女儿肯定很羡慕那些美如天仙的女孩,认为只有她们才能快乐起来。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则童话:小蚂蚁看见一只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非常羡慕,看见一头大象在森林中搬运头,也非常羡慕。蚂蚁被人踩在脚底,不能飞,又没有力气,好可怜!蚂蚁思前想后,伤心欲绝。谁知,蜜蜂和大象倒向蚂蚁诉苦,要辛苦地采蜜,要吃力地搬运,日子不好过,做个蚂蚁该多好,自由自在地爬山过沟。
蚂蚁这才懂得,不必去羡慕别人,谁都可以拥有快乐。
快乐一事,研究者众,最著名的一条应该是林肯说的:“你想要多快乐,就可以多快乐。”这话说得多精妙!快乐不需要什么苛刻的条件,不需要什么雄厚的资本,只需要一种意识、一种心愿!如果你想要很多钱,或者很惊心动魂的,恐怕是困难重重,因为暴富的机遇和条件实在难求,要说爱也得有个具体的对象。若是快乐就简单多了,春暖花开看见燕子乐一乐,雪花飘飞见人摔跤也乐一乐。
记得一位好友说过,任何时代儿童的幸福度都是差不多。我们小时候玩泥巴,现在的小孩儿玩变形金刚,玩电脑,其实谁也用不着羡慕谁或鄙夷谁,只要忘情其中,快乐都是一样的,我们并没有规定,谁玩的玩具是高级的,谁的快乐就高级。
快乐在于细心的发现
南方一家研究所通过对1000户城市家庭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快乐正悄悄地离我们远去,而焦虑已成为现代人的病。快乐减少焦虑骤增,外因源于现代社会竞争加剧,社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行动的“目标”或“结果”上,而忽视了对过程的注重和体验。比如做饭时总把注意力放在尽快地做完,吃饱了肚子了事,结果被锅碗飘盆、油盐酱醋、洗切翻炒忙得不可开交,也就心存厌烦之意。因此,我们不如从容愉快地对待这些平常又重复的过程,努力对过程本身产生兴趣,从这些过程的甘苦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确实,人生中的巨奖如诺尔奖、奥斯卡奖我们大都得不到。可是人生中寻常的赏心乐事如一声赞美,亲友围坐,一席盛宴,明月当空,落日红霞,都是我们可以享受到的。不要因为得不到人生的巨奖而烦恼,要享受人生中可爱的小事。这种小事多得很,人人都可以从中享受到快乐。
快乐在于积极的定向
快乐的原则之一是,凡事要学会把比现实更坏的可能性放在前面做参照,那样你的心情就会好起来。试举例如下:
上司撤了你的职,你应该高兴:幸亏只是被换了工作,还没有被开除公职。在单位,你会高兴地发现:上司的嘴脸可比北京猿人要美丽多了;呆在同事中间,远比呆在狼窝中安全一万倍。
儿子踢坏学校的一块玻璃,你对怒形于色的妻子笑说:“幸亏儿子踢坏的是玻璃,而不是校长的脑袋。”
深夜被邻居录音机吵醒,你从床上坐起快乐地想:“啊,音乐就比狼嚎动听得多。”
加拿大广播公司曾经制作一个以“快乐”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一共走访了40个国家,数百位快乐的人,得到以下结论:想要快乐,不需要富有,名气与美丽,快乐的人具备了肯定自己、不怕挫折、醉心工作、顺其自然、通情达理、继往开来等6项特质。
可见快乐的人是积极的人。积极使人快乐,而快乐又可以滋生积极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乐观的人总是比悲观的人容易获得好的结果的原因,因为,即使碰到困难,他们也会想办法让事情圆满地解决。正如《佛经》上所说,快乐与厌世都是起源于心,差别在于自己的持心之道。持心的意念不同,世界可明可暗。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灿烂!心中没有花季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
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泣——这是什么?
你可能猜这是镜子。其实,更妙的答案应该是生活。因为拉伯雷曾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快乐在于
拥有珍视之心
有位青年时常为自己的贫穷感忧郁。
“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一位老人问。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能给我一只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为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
“不,双手也不能失去!”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厚的财富啊!你怎么会不快乐呢?”老人微笑着说。
我们时常觉得“不开心”,根源在我们很少想到我们已经拥有的,却总是想着我们所没有的。轻视乃至忽视自己拥有的,抱怨自己所没有的,人当然就无法快乐起来。
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河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空气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空气,我们看不到,也很少有人想看到。但失去了它,你才发现,我们不能没有它。后来那位哲学家活了整整100岁。临终前,他微笑着重复那句话:“呼吸一件幸福的事。”换句话说,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
缺乏珍视之心往往使我们意识不到幸福,使得我们快乐不起来,使我们总有种幸福有点儿远的感觉。正如一位哲学家曾说过的那样,幸福就像一个被孩子追逐的球一样,当你追上它时,却又把它踢得更远。
快乐在于
苦后知甜的体验
小张当兵时,最兴奋快乐的,莫过于放假。后来转去当粗工,在烈日炎炎下工作,当工头宣布休息时,心中有说不出的快乐。
现在小张到大公司里上班,休假多,工作也较轻松。这样的工作,常使小张有一种莫名的倦怠。有一天,老爸对他说:“你上班时,很不快乐吧?我有办法让你找到快乐。”一个星期日,爸爸要小张陪他去工地扛钢筋、水泥,在炎炎烈日下,这一天小张苦不堪言。
隔天上班,回到舒适的环境中,小张才发现原本自己厌倦的工作,此时干起来特别顺心快乐。由于心情愉快,不会动不动就和同事吵架,也不会为主管交待的事情感到厌烦。
现代都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过得舒适了,反而很难快乐起来。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没有体验过条件艰苦和物质缺乏的“苦”,才不知现在这种物质满足和条件舒适的“甜”。
人生本来就是有苦才有乐的。所以当你生活在不快乐的生活中,不妨试着自己吃点苦,从而更好地接近快乐。
知“苦”常乐,信然!
快乐在于忘我的投入
国外一家报纸曾举办一次有奖征答,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从数以万计的答案中评选出的四个最佳答案是:
作品刚完成,自己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
正在筑沙堡的儿童。
忙碌了一天,为婴儿洗澡的妈妈。
千辛万苦开刀之后,终于救了危急患者一命的医生。
看来,工作着的人,是最快乐的。确切地说应该是:正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的人,是最快乐的人。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快乐的人,往往是生活中没有自己喜爱的事可做的人。
快乐在于培养
不懂球赛的人无法获取看球赛的快乐,不懂历史的人在浏览古迹时游玩的快乐就要打折扣,不会跳舞的人在舞场上就无法体验到展现优美舞姿的快乐,没有文化的人享受不到读书求知的快乐……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多快乐的获取又是有条件的,这些快乐是需要培养的。
麦克斯维尔·梅尔兹在《个性的改造——控制学》一书中写道:“快乐或随时保持思想愉悦的观念,能够在漫不经心的练习中系统地培养出来,”他详细介绍了培养快乐习惯的练习方法。首先要有意识地下决心在三周内形成一个新习惯,并从改变原来某些简单动作做起,如你早晨下床穿鞋原来是先左后右,以这种简单的方式来提醒自己,在这一整天都要改变原有的不良情绪反应;在人际交往中要友善些,尽可能从好的角度来解释对方的行为,以作出快乐的应答;每天至少微笑三次……如此认真练习三周,肯定会有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