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儿童心理 >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来源:互联网   
人气:

自我中心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新生儿处于蒙昧未开的状态,没有客我之分,他们吮吸自己的手跟吮吸其他东西没什么两样。大约到了三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反复听到喊自己的名字后,他们开始以此为线索,把自己从他人和外界事物中区分开来。孩子约在两至三岁的时候,开始使用"我要"、"我有"和"我的"等带有第一人称的代名词。此时,自我意识发展到自我中心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

自我中心是儿童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新生儿处于蒙昧未开的状态,没有客我之分,他们吮吸自己的手跟吮吸其他东西没什么两样。大约到了三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在反复听到喊自己的名字后,他们开始以此为线索,把自己从他人和外界事物中区分开来。孩子约在两至三岁的时候,开始使用"我要"、"我有"和"我的"等带有第一人称的代名词。此时,自我意识发展到自我中心阶段。在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认为周围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关。他们往往从"自我"角度来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而不考虑他人。很多实验证明了这一特点。

随着幼儿交往活动的增加和对"社会"逐步认识,孩子逐渐有了"他人"意识,进而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到了4-5岁,儿童不仅已经能够理他们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而且进一步理解到他们的行为会给周围人带来什么好处。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愿意为了集体活动的成功而行动。

可以说"自我中心"人人都有,知识程度和发展速度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自我倾向过于严重或到了4-5岁,甚至6-7岁,还停滞在自我中心阶段,这就成了问题。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某某孩子的自我中心即指此,这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不充分的结果。这类儿童往往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上,不能采纳不同意见。对于与他认识不一致的信息,决然不能接受。因为他不懂得,除了自己的观点之外,还可 以有别人的观点;他认为别人的心理活动和自己的完全一样。

儿童自我中心的形成往往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关。帮助儿童走出自我中心,父母需要学习,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在正确认识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父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1、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实行计划生育后,现代儿童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然会受到家长更多的关怀与爱护。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再加上爸爸妈妈,六个人的注意力全集中于一个孩子。但是家长对子女的爱与保护要有一个度,不能变成溺爱。溺爱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使孩子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辈们理所当然地围着自己转,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实践证明,只有注意孩子"独立"的人格,才会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孩子的自我中心,家长应有意识地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一个人,一个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人。这样就会使孩子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也看到别人。

2、运用移情方法。即引导孩子设身处地的想到别人。例如,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去拜访朋友,朋友家的孩子正在吃香蕉。朋友就叫自己的孩子拿一个香蕉给来玩的孩子吃,但孩子不肯。朋友就开导他说:"小朋友到我们家来玩,我们应好好地招待人家。如果你去别的小朋友家玩,人家只顾自己吃东西而不给你吃,你会高兴吗?"孩子说:"不高兴"。朋友接着说:"对呀,所以我们要给小朋友吃,他才会高兴呀。"通过一个比较,朋友家的孩子就拿出香蕉了。可见,孩子走出自我中心,需要父母引导。作为家长,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比喻等手段引导孩子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由自己想到别人。

3、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过度保护、封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游戏的机会,也会使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在集体活动中,能使孩子品尝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从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孩子“恋母心理”如何避

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 有些妈妈希望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