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德华大夫》看癔症
昂秋青
《爱德华大夫》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精神分析的作品,成为许多年轻人对弗洛伊德和心理学最初的了解窗口。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伟大的作品,曾获得当年奥斯卡六项提名,其中很多经典情节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成为众多电影人争相仿效的对象。
影片开始是寒风中凋零的树枝,一句莎士比亚和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似乎表明了这将是一个贯彻弗洛伊德理论的戏剧故事。 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弗洛伊德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这是个专心学术的美女。这所医院原来由莫奇森医生主管,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彼特森就是爱德华的崇拜者之一。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虽然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轻了点,他和彼特森很快产生了彼此爱慕之情。但彼特森很快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扰的失忆症病人J.B.,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更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J.B.,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警察的追捕,让两个人来到彼特森老师阿利克森的家中,和蔼善良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帮彼特森一起治疗J.B.。经过诱导,J.B.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个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他滑雪的时候。为了让J.B.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J.B.在两人危急关头,终于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
警察按J.B.提供的线索果然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J.B.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J.B.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梦方醒,联系J.B.的梦境,整个故事终于有了结果。面对自己的阴谋的败露,莫奇森大夫无力向彼特森开枪,绝望地饮弹自尽。
《爱德华大夫》是联艺公司发行的一部心理悬念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精神病学家中的神秘谋杀案,破案线索是通过释梦取得的。影片取材于弗朗西斯·比丁的小说《爱德华大夫的诊所》。
青年医生约翰。巴伦坦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为他成年后精神错乱的根源。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征入伍,一次飞机失事后,他的手被烧伤,作了手术治疗。这时,他遇到了精神科医生爱德华。爱德华发现约翰精神异常,准备给他做心理治疗。
爱德华大夫是一个出名的精神病学专家,对罪恶感颇有研究,他接受格林精神病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格林精神病院坐落在佛蒙特州格林庄园,是一家以精神分析著称的集体开业诊所。现任院长默奇森大夫对爱德华的即将到来心怀不满,伺爱德华于约翰在大天使谷滑雪时,开冷枪打死了爱德华。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陷于精神错乱状态。虽然他对爱德华的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回忆的再现将这一印象压抑到潜意识中,自己取而代之,构成所谓心因性遗忘综合症。同时,潜意识中杀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自我惩罚欲望,潜意识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于是,在他身上又出现了继发于遗忘的另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双重人格,这是妄想性身份识别障碍的一种,他自认为是爱德华,而把原来的自我(约翰)遗忘了。
约翰自称爱德华来到格林精神病院就任院长,聪明漂亮且很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女医生康斯坦丝与他一见钟情。不久,康斯坦丝发现约翰一系列精神异常的表现,她用叉子在桌布上划了一些线条,竟使约翰大为生气;在约翰的卧室里,他看到康斯坦丝睡衣上的线条,又产生了异样的痛苦表情。约翰的处理一个精神病人自杀事件时的表现也令人怀疑,他在抢救自杀病人的手术台前突然晕倒。这个病人在自杀前一直认为是自己杀害了父亲,康斯坦丝劝导病人说:"你没有杀你父亲,这是你心理上的一种错觉。"可是,约翰在手术台前却失去常态地说:"是他杀的!他说的,父亲是他杀的。"这使康斯坦丝非常惊讶。尤其使康斯坦丝感到意外的是约翰的签名与爱德华著作中的签名完全不同,她禁不住问他:"你是谁?"约翰回答:"我杀了爱德华,顶替了他,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每当看见身边保存的一只刻有字母J。B的的烟盒,约翰就感到十分痛苦,经过康斯坦丝的追问,他隐约回忆起爱德华被害和自己的身份,但很模糊,他把J。B。解释为约翰。布朗,一个过于常见的名字。这种回忆需要深入分析才有价值,但约翰不愿连累康斯坦丝,他留下一封信后便悄然出走了。
康斯坦丝感到,在约翰的潜意识中一定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秘密。她发现,线条、白颜色、火车轨道之类的东西都会引起约翰的激动、紧张和恐怖,她认为这些东西与他潜意识中那个可怕的秘密有关。如果不帮他揭示出这个秘密,把他重新带回到意识中并给予心理治疗,那么他的病态就不能根治,他的真正自我便不能恢复,最终无法避免由于爱德华被害一案所带来的灾难。
康斯坦丝在纽约帝国旅馆里找到约翰,将他带到阿历刻斯。布鲁洛夫教授家里。布鲁洛夫教授是康斯坦丝的老师,一位德高望重、妙语连珠的精神分析大师,康斯坦丝求他指点迷津。布鲁洛夫分析了约翰的一个梦%A
布鲁洛夫分析了约翰的一个梦。赌场象征精神病院,赌客象征病人,走过来吻他们的姑娘象征康斯坦丝,一个留胡子的人象征爱德华,留胡子的人说"二十一点了"是指"二十一点俱乐部",这是纽约一个著名的俱乐部,默奇森大夫曾在这里威胁爱德华,当时约翰也在场,梦中的默奇森大夫变成戴面具的赌场老板,他对留胡子的人说:"这里是我开的,请你离开。"约翰梦见留胡子的人跟自己赌完牌后,走上一幢高楼的屋顶,突然他摔了下去,戴面具的赌场老板在屋顶上出现了,他扔下了手中的小轮子。此后,梦中的约翰飞快地向山下跑去,一片巨大的飞鸟样的黑影追逐着他,使他惊恐万分。布鲁洛夫认为,高楼象征某处高山峻岭,可能是一处滑雪度假地,小轮子象征手枪。由飞鸟联想到翅膀,再联想到天使,可能预示着地名,经过查询,确有一处叫大天使谷的滑雪胜地。另外,约翰向山下飞跑象征滑雪而下,当时他感到极端恐怖说明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突然,刚回忆完梦境的约翰紧张地望着窗外,外面正下着雪,雪橇在雪地上留下一道道线条。白颜色、白雪、线条、火车轨道、雪橇痕迹。。。。。。。有可能使病人想到原来创伤地线索都是害怕和回避的对象,约翰的突发性恐惧是由一系列对创伤起激发作用的刺激被突然唤起所致。康斯坦丝感到她已经开始接触到约翰内心的秘密了,她要带约翰去大天使谷,通过旧地重游来唤醒他的记忆。
在大天使谷奇迹出现了。当康斯坦丝滑雪而下、快要冲到悬崖时,约翰救了她。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象迅猛的洪水冲垮了堤坝,揭开了约翰潜意识中的秘密。他回忆起童年时代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这完全是个事故,并不是他的责任,潜意识中纠缠了多年的自认为杀弟的罪恶感得以解除。接着,他又回忆起爱德华摔下悬崖的情景,有人从背后向爱德华开枪,并不是约翰将他推下去的。
此时,警察出现在他们面前。爱德华的尸体已经找到,发现了一颗致命的子弹。约翰因为冒名顶替被作为嫌疑犯拘留。康斯坦丝无奈地回到精神病院,似乎山穷水尽。但默奇森大夫无意之中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我跟爱德华一面之交,我不太喜欢他。"既然他见过爱德华,那么在约翰以爱德华的身份初次出现时他就应该揭穿之,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默奇森畏罪自杀了,康斯坦丝和洗清了罪名、恢复了健康的约翰一起踏上了蜜月的旅途。
《爱德华大夫》获得1945年度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和最佳特技摄影奖,并获得最佳摄影和最佳故事片奖的提名。饰演布鲁洛夫教授的迈克尔。契诃夫获最佳男配角提名,他那两句著名台词"晚安,做个好梦,明天拿出来分析一下"和"女人在谈恋爱之前最适合当医生,恋爱之后就只能当病人了"在好莱坞脍炙人口,堪称经典。
神经症长期以来一直是精神病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诊断概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上是建立在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实践之上的。神经症现代分类的框架,也是由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当时,他把神经症划分为焦虑症、癔症、恐怖症和强迫症四类,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发生说由于自我不能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保持良好平衡的结果。
影片中线条、白颜色、火车轨道之类的东西都会引起约翰的激动、紧张和恐怖,这样,从反复发生的"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到反应性的意识障碍,从心因性遗忘到妄想性的身份识别障碍,约翰的症状已大体符合延迟性应激障碍的特征。这是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其诱因是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他犯罪活动的受害者)。精神障碍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和持续的回避。其诊断标准如下:第一,病人有对于几乎所有人都是创伤性的异乎寻常的事件或处境的经历;第二,病人有反复重现的创伤性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者是幻想形式的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又称闪回),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周年日等情况下会引起强烈痛苦;第三,病人有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可有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激惹性增高,集中注意困难,过分的惊跳反应,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近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等;第四,是持续的回避,病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避免参加或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去,与别人疏远、不亲切,与亲人感情变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性经验无关的某些活动仍保持兴趣,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验的某一重要方面;对未来失去憧憬,如很少思考或计划未来的学习、工作或婚姻等;第五,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几日至数月后才出现,精神障碍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可长达多年。
影片在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落下了帷幕,约翰的精神异常解释为癔症,确切地说是癔症的分离症状,约翰就是在大天使谷回想起了童年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同时也回忆起了爱德华大夫遭枪杀的真相,走出了心理的阴霾,恢复了健康,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当然,坏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爱德华大夫》80年代在我国再次上映后,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人们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不少精神病院里,它是精神科医生的必修课,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悬念片《爱德华大夫》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心理医生中的神秘谋杀案,破案线索是通过释梦取得的。
青年医生约翰(格里高列.派克饰)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为他成年后精神错乱的根源。他潜意识中仍自认为杀害过弟弟,因而对杀人行为敏感、痛恨,无法忍受。后来他遇到心理医生爱德华。爱德华发现约翰精神异常,准备给他做心理治疗。
爱德华大夫正准备接任精神病院院长一职,而现任院长默奇森对此心怀不满,伺爱德华与约翰滑雪时,开冷枪打死了爱德华。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死因有所察觉,但潜意识中弑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自我惩罚欲望,于是他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同时,在约翰身上又出现了继发于遗忘的另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双重人格。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巧妙地将性爱、悬念和幽默融为一体,精神疾病与视觉艺术历来是他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悬念片《爱德华大夫》中,所反映的是癔症性双重或多重人格,主要表现为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常见形式为“神怪”或“死者的亡灵”等“附体”,取代病人身份,病人对周围环境缺乏充分觉察,注意和知觉限于周围人和物的某些方面,且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多重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相对常见的形式是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变。
这类疾病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心理治疗,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及发病原因以达到治愈目的。
与电影的丰富多采相比,用精神分析法对电影进行的解释非常有限。他以《爱德华大夫》、《帕拉亭事件》和《摩羯座下》三部绝无仅有的杰作审视了电影欣赏的真正含义,将电影艺术中的精神病学理论与实践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将观众也卷入了其中。希区柯克的影片使精神疾病与电影艺术的整合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理想程度。
(作者昂秋青: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目前任职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师)
资料来自:http://hi.baidu.com/symtzc/blog/ ... 1fe2ecaa6457cb.html 从《爱德华大夫》看癔症
昂秋青
《爱德华大夫》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精神分析的作品,成为许多年轻人对弗洛伊德和心理学最初的了解窗口。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伟大的作品,曾获得当年奥斯卡六项提名,其中很多经典情节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成为众多电影人争相仿效的对象。
影片开始是寒风中凋零的树枝,一句莎士比亚和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似乎表明了这将是一个贯彻弗洛伊德理论的戏剧故事。 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弗洛伊德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这是个专心学术的美女。这所医院原来由莫奇森医生主管,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彼特森就是爱德华的崇拜者之一。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虽然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轻了点,他和彼特森很快产生了彼此爱慕之情。但彼特森很快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扰的失忆症病人J.B.,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更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J.B.,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警察的追捕,让两个人来到彼特森老师阿利克森的家中,和蔼善良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帮彼特森一起治疗J.B.。经过诱导,J.B.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个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他滑雪的时候。为了让J.B.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J.B.在两人危急关头,终于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
警察按J.B.提供的线索果然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J.B.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J.B.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梦方醒,联系J.B.的梦境,整个故事终于有了结果。面对自己的阴谋的败露,莫奇森大夫无力向彼特森开枪,绝望地饮弹自尽。
《爱德华大夫》是联艺公司发行的一部心理悬念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精神病学家中的神秘谋杀案,破案线索是通过释梦取得的。影片取材于弗朗西斯·比丁的小说《爱德华大夫的诊所》。
青年医生约翰。巴伦坦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为他成年后精神错乱的根源。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征入伍,一次飞机失事后,他的手被烧伤,作了手术治疗。这时,他遇到了精神科医生爱德华。爱德华发现约翰精神异常,准备给他做心理治疗。
爱德华大夫是一个出名的精神病学专家,对罪恶感颇有研究,他接受格林精神病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格林精神病院坐落在佛蒙特州格林庄园,是一家以精神分析著称的集体开业诊所。现任院长默奇森大夫对爱德华的即将到来心怀不满,伺爱德华于约翰在大天使谷滑雪时,开冷枪打死了爱德华。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陷于精神错乱状态。虽然他对爱德华的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回忆的再现将这一印象压抑到潜意识中,自己取而代之,构成所谓心因性遗忘综合症。同时,潜意识中杀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自我惩罚欲望,潜意识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于是,在他身上又出现了继发于遗忘的另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双重人格,这是妄想性身份识别障碍的一种,他自认为是爱德华,而把原来的自我(约翰)遗忘了。
约翰自称爱德华来到格林精神病院就任院长,聪明漂亮且很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女医生康斯坦丝与他一见钟情。不久,康斯坦丝发现约翰一系列精神异常的表现,她用叉子在桌布上划了一些线条,竟使约翰大为生气;在约翰的卧室里,他看到康斯坦丝睡衣上的线条,又产生了异样的痛苦表情。约翰的处理一个精神病人自杀事件时的表现也令人怀疑,他在抢救自杀病人的手术台前突然晕倒。这个病人在自杀前一直认为是自己杀害了父亲,康斯坦丝劝导病人说:"你没有杀你父亲,这是你心理上的一种错觉。"可是,约翰在手术台前却失去常态地说:"是他杀的!他说的,父亲是他杀的。"这使康斯坦丝非常惊讶。尤其使康斯坦丝感到意外的是约翰的签名与爱德华著作中的签名完全不同,她禁不住问他:"你是谁?"约翰回答:"我杀了爱德华,顶替了他,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每当看见身边保存的一只刻有字母J。B的的烟盒,约翰就感到十分痛苦,经过康斯坦丝的追问,他隐约回忆起爱德华被害和自己的身份,但很模糊,他把J。B。解释为约翰。布朗,一个过于常见的名字。这种回忆需要深入分析才有价值,但约翰不愿连累康斯坦丝,他留下一封信后便悄然出走了。
康斯坦丝感到,在约翰的潜意识中一定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秘密。她发现,线条、白颜色、火车轨道之类的东西都会引起约翰的激动、紧张和恐怖,她认为这些东西与他潜意识中那个可怕的秘密有关。如果不帮他揭示出这个秘密,把他重新带回到意识中并给予心理治疗,那么他的病态就不能根治,他的真正自我便不能恢复,最终无法避免由于爱德华被害一案所带来的灾难。
康斯坦丝在纽约帝国旅馆里找到约翰,将他带到阿历刻斯。布鲁洛夫教授家里。布鲁洛夫教授是康斯坦丝的老师,一位德高望重、妙语连珠的精神分析大师,康斯坦丝求他指点迷津。布鲁洛夫分析了约翰的一个梦%A
布鲁洛夫分析了约翰的一个梦。赌场象征精神病院,赌客象征病人,走过来吻他们的姑娘象征康斯坦丝,一个留胡子的人象征爱德华,留胡子的人说"二十一点了"是指"二十一点俱乐部",这是纽约一个著名的俱乐部,默奇森大夫曾在这里威胁爱德华,当时约翰也在场,梦中的默奇森大夫变成戴面具的赌场老板,他对留胡子的人说:"这里是我开的,请你离开。"约翰梦见留胡子的人跟自己赌完牌后,走上一幢高楼的屋顶,突然他摔了下去,戴面具的赌场老板在屋顶上出现了,他扔下了手中的小轮子。此后,梦中的约翰飞快地向山下跑去,一片巨大的飞鸟样的黑影追逐着他,使他惊恐万分。布鲁洛夫认为,高楼象征某处高山峻岭,可能是一处滑雪度假地,小轮子象征手枪。由飞鸟联想到翅膀,再联想到天使,可能预示着地名,经过查询,确有一处叫大天使谷的滑雪胜地。另外,约翰向山下飞跑象征滑雪而下,当时他感到极端恐怖说明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突然,刚回忆完梦境的约翰紧张地望着窗外,外面正下着雪,雪橇在雪地上留下一道道线条。白颜色、白雪、线条、火车轨道、雪橇痕迹。。。。。。。有可能使病人想到原来创伤地线索都是害怕和回避的对象,约翰的突发性恐惧是由一系列对创伤起激发作用的刺激被突然唤起所致。康斯坦丝感到她已经开始接触到约翰内心的秘密了,她要带约翰去大天使谷,通过旧地重游来唤醒他的记忆。
在大天使谷奇迹出现了。当康斯坦丝滑雪而下、快要冲到悬崖时,约翰救了她。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象迅猛的洪水冲垮了堤坝,揭开了约翰潜意识中的秘密。他回忆起童年时代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这完全是个事故,并不是他的责任,潜意识中纠缠了多年的自认为杀弟的罪恶感得以解除。接着,他又回忆起爱德华摔下悬崖的情景,有人从背后向爱德华开枪,并不是约翰将他推下去的。
此时,警察出现在他们面前。爱德华的尸体已经找到,发现了一颗致命的子弹。约翰因为冒名顶替被作为嫌疑犯拘留。康斯坦丝无奈地回到精神病院,似乎山穷水尽。但默奇森大夫无意之中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我跟爱德华一面之交,我不太喜欢他。"既然他见过爱德华,那么在约翰以爱德华的身份初次出现时他就应该揭穿之,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默奇森畏罪自杀了,康斯坦丝和洗清了罪名、恢复了健康的约翰一起踏上了蜜月的旅途。
《爱德华大夫》获得1945年度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和最佳特技摄影奖,并获得最佳摄影和最佳故事片奖的提名。饰演布鲁洛夫教授的迈克尔。契诃夫获最佳男配角提名,他那两句著名台词"晚安,做个好梦,明天拿出来分析一下"和"女人在谈恋爱之前最适合当医生,恋爱之后就只能当病人了"在好莱坞脍炙人口,堪称经典。
神经症长期以来一直是精神病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诊断概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上是建立在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实践之上的。神经症现代分类的框架,也是由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当时,他把神经症划分为焦虑症、癔症、恐怖症和强迫症四类,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发生说由于自我不能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保持良好平衡的结果。
影片中线条、白颜色、火车轨道之类的东西都会引起约翰的激动、紧张和恐怖,这样,从反复发生的"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到反应性的意识障碍,从心因性遗忘到妄想性的身份识别障碍,约翰的症状已大体符合延迟性应激障碍的特征。这是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其诱因是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他犯罪活动的受害者)。精神障碍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和持续的回避。其诊断标准如下:第一,病人有对于几乎所有人都是创伤性的异乎寻常的事件或处境的经历;第二,病人有反复重现的创伤性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者是幻想形式的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又称闪回),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周年日等情况下会引起强烈痛苦;第三,病人有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可有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激惹性增高,集中注意困难,过分的惊跳反应,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近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等;第四,是持续的回避,病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避免参加或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去,与别人疏远、不亲切,与亲人感情变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性经验无关的某些活动仍保持兴趣,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验的某一重要方面;对未来失去憧憬,如很少思考或计划未来的学习、工作或婚姻等;第五,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几日至数月后才出现,精神障碍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可长达多年。
影片在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落下了帷幕,约翰的精神异常解释为癔症,确切地说是癔症的分离症状,约翰就是在大天使谷回想起了童年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同时也回忆起了爱德华大夫遭枪杀的真相,走出了心理的阴霾,恢复了健康,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当然,坏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爱德华大夫》80年代在我国再次上映后,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人们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不少精神病院里,它是精神科医生的必修课,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悬念片《爱德华大夫》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心理医生中的神秘谋杀案,破案线索是通过释梦取得的。
青年医生约翰(格里高列.派克饰)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为他成年后精神错乱的根源。他潜意识中仍自认为杀害过弟弟,因而对杀人行为敏感、痛恨,无法忍受。后来他遇到心理医生爱德华。爱德华发现约翰精神异常,准备给他做心理治疗。
爱德华大夫正准备接任精神病院院长一职,而现任院长默奇森对此心怀不满,伺爱德华与约翰滑雪时,开冷枪打死了爱德华。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死因有所察觉,但潜意识中弑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自我惩罚欲望,于是他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同时,在约翰身上又出现了继发于遗忘的另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双重人格。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巧妙地将性爱、悬念和幽默融为一体,精神疾病与视觉艺术历来是他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悬念片《爱德华大夫》中,所反映的是癔症性双重或多重人格,主要表现为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常见形式为“神怪”或“死者的亡灵”等“附体”,取代病人身份,病人对周围环境缺乏充分觉察,注意和知觉限于周围人和物的某些方面,且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多重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相对常见的形式是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变。
这类疾病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心理治疗,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及发病原因以达到治愈目的。
与电影的丰富多采相比,用精神分析法对电影进行的解释非常有限。他以《爱德华大夫》、《帕拉亭事件》和《摩羯座下》三部绝无仅有的杰作审视了电影欣赏的真正含义,将电影艺术中的精神病学理论与实践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将观众也卷入了其中。希区柯克的影片使精神疾病与电影艺术的整合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理想程度。
(作者昂秋青: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目前任职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师)
昂秋青
《爱德华大夫》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精神分析的作品,成为许多年轻人对弗洛伊德和心理学最初的了解窗口。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伟大的作品,曾获得当年奥斯卡六项提名,其中很多经典情节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成为众多电影人争相仿效的对象。
影片开始是寒风中凋零的树枝,一句莎士比亚和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似乎表明了这将是一个贯彻弗洛伊德理论的戏剧故事。 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弗洛伊德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这是个专心学术的美女。这所医院原来由莫奇森医生主管,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彼特森就是爱德华的崇拜者之一。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虽然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轻了点,他和彼特森很快产生了彼此爱慕之情。但彼特森很快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扰的失忆症病人J.B.,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更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J.B.,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警察的追捕,让两个人来到彼特森老师阿利克森的家中,和蔼善良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帮彼特森一起治疗J.B.。经过诱导,J.B.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个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他滑雪的时候。为了让J.B.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J.B.在两人危急关头,终于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
警察按J.B.提供的线索果然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J.B.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J.B.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梦方醒,联系J.B.的梦境,整个故事终于有了结果。面对自己的阴谋的败露,莫奇森大夫无力向彼特森开枪,绝望地饮弹自尽。
《爱德华大夫》是联艺公司发行的一部心理悬念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精神病学家中的神秘谋杀案,破案线索是通过释梦取得的。影片取材于弗朗西斯·比丁的小说《爱德华大夫的诊所》。
青年医生约翰。巴伦坦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为他成年后精神错乱的根源。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征入伍,一次飞机失事后,他的手被烧伤,作了手术治疗。这时,他遇到了精神科医生爱德华。爱德华发现约翰精神异常,准备给他做心理治疗。
爱德华大夫是一个出名的精神病学专家,对罪恶感颇有研究,他接受格林精神病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格林精神病院坐落在佛蒙特州格林庄园,是一家以精神分析著称的集体开业诊所。现任院长默奇森大夫对爱德华的即将到来心怀不满,伺爱德华于约翰在大天使谷滑雪时,开冷枪打死了爱德华。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陷于精神错乱状态。虽然他对爱德华的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回忆的再现将这一印象压抑到潜意识中,自己取而代之,构成所谓心因性遗忘综合症。同时,潜意识中杀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自我惩罚欲望,潜意识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于是,在他身上又出现了继发于遗忘的另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双重人格,这是妄想性身份识别障碍的一种,他自认为是爱德华,而把原来的自我(约翰)遗忘了。
约翰自称爱德华来到格林精神病院就任院长,聪明漂亮且很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女医生康斯坦丝与他一见钟情。不久,康斯坦丝发现约翰一系列精神异常的表现,她用叉子在桌布上划了一些线条,竟使约翰大为生气;在约翰的卧室里,他看到康斯坦丝睡衣上的线条,又产生了异样的痛苦表情。约翰的处理一个精神病人自杀事件时的表现也令人怀疑,他在抢救自杀病人的手术台前突然晕倒。这个病人在自杀前一直认为是自己杀害了父亲,康斯坦丝劝导病人说:"你没有杀你父亲,这是你心理上的一种错觉。"可是,约翰在手术台前却失去常态地说:"是他杀的!他说的,父亲是他杀的。"这使康斯坦丝非常惊讶。尤其使康斯坦丝感到意外的是约翰的签名与爱德华著作中的签名完全不同,她禁不住问他:"你是谁?"约翰回答:"我杀了爱德华,顶替了他,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每当看见身边保存的一只刻有字母J。B的的烟盒,约翰就感到十分痛苦,经过康斯坦丝的追问,他隐约回忆起爱德华被害和自己的身份,但很模糊,他把J。B。解释为约翰。布朗,一个过于常见的名字。这种回忆需要深入分析才有价值,但约翰不愿连累康斯坦丝,他留下一封信后便悄然出走了。
康斯坦丝感到,在约翰的潜意识中一定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秘密。她发现,线条、白颜色、火车轨道之类的东西都会引起约翰的激动、紧张和恐怖,她认为这些东西与他潜意识中那个可怕的秘密有关。如果不帮他揭示出这个秘密,把他重新带回到意识中并给予心理治疗,那么他的病态就不能根治,他的真正自我便不能恢复,最终无法避免由于爱德华被害一案所带来的灾难。
康斯坦丝在纽约帝国旅馆里找到约翰,将他带到阿历刻斯。布鲁洛夫教授家里。布鲁洛夫教授是康斯坦丝的老师,一位德高望重、妙语连珠的精神分析大师,康斯坦丝求他指点迷津。布鲁洛夫分析了约翰的一个梦%A
布鲁洛夫分析了约翰的一个梦。赌场象征精神病院,赌客象征病人,走过来吻他们的姑娘象征康斯坦丝,一个留胡子的人象征爱德华,留胡子的人说"二十一点了"是指"二十一点俱乐部",这是纽约一个著名的俱乐部,默奇森大夫曾在这里威胁爱德华,当时约翰也在场,梦中的默奇森大夫变成戴面具的赌场老板,他对留胡子的人说:"这里是我开的,请你离开。"约翰梦见留胡子的人跟自己赌完牌后,走上一幢高楼的屋顶,突然他摔了下去,戴面具的赌场老板在屋顶上出现了,他扔下了手中的小轮子。此后,梦中的约翰飞快地向山下跑去,一片巨大的飞鸟样的黑影追逐着他,使他惊恐万分。布鲁洛夫认为,高楼象征某处高山峻岭,可能是一处滑雪度假地,小轮子象征手枪。由飞鸟联想到翅膀,再联想到天使,可能预示着地名,经过查询,确有一处叫大天使谷的滑雪胜地。另外,约翰向山下飞跑象征滑雪而下,当时他感到极端恐怖说明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突然,刚回忆完梦境的约翰紧张地望着窗外,外面正下着雪,雪橇在雪地上留下一道道线条。白颜色、白雪、线条、火车轨道、雪橇痕迹。。。。。。。有可能使病人想到原来创伤地线索都是害怕和回避的对象,约翰的突发性恐惧是由一系列对创伤起激发作用的刺激被突然唤起所致。康斯坦丝感到她已经开始接触到约翰内心的秘密了,她要带约翰去大天使谷,通过旧地重游来唤醒他的记忆。
在大天使谷奇迹出现了。当康斯坦丝滑雪而下、快要冲到悬崖时,约翰救了她。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象迅猛的洪水冲垮了堤坝,揭开了约翰潜意识中的秘密。他回忆起童年时代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这完全是个事故,并不是他的责任,潜意识中纠缠了多年的自认为杀弟的罪恶感得以解除。接着,他又回忆起爱德华摔下悬崖的情景,有人从背后向爱德华开枪,并不是约翰将他推下去的。
此时,警察出现在他们面前。爱德华的尸体已经找到,发现了一颗致命的子弹。约翰因为冒名顶替被作为嫌疑犯拘留。康斯坦丝无奈地回到精神病院,似乎山穷水尽。但默奇森大夫无意之中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我跟爱德华一面之交,我不太喜欢他。"既然他见过爱德华,那么在约翰以爱德华的身份初次出现时他就应该揭穿之,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默奇森畏罪自杀了,康斯坦丝和洗清了罪名、恢复了健康的约翰一起踏上了蜜月的旅途。
《爱德华大夫》获得1945年度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和最佳特技摄影奖,并获得最佳摄影和最佳故事片奖的提名。饰演布鲁洛夫教授的迈克尔。契诃夫获最佳男配角提名,他那两句著名台词"晚安,做个好梦,明天拿出来分析一下"和"女人在谈恋爱之前最适合当医生,恋爱之后就只能当病人了"在好莱坞脍炙人口,堪称经典。
神经症长期以来一直是精神病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诊断概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上是建立在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实践之上的。神经症现代分类的框架,也是由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当时,他把神经症划分为焦虑症、癔症、恐怖症和强迫症四类,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发生说由于自我不能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保持良好平衡的结果。
影片中线条、白颜色、火车轨道之类的东西都会引起约翰的激动、紧张和恐怖,这样,从反复发生的"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到反应性的意识障碍,从心因性遗忘到妄想性的身份识别障碍,约翰的症状已大体符合延迟性应激障碍的特征。这是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其诱因是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他犯罪活动的受害者)。精神障碍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和持续的回避。其诊断标准如下:第一,病人有对于几乎所有人都是创伤性的异乎寻常的事件或处境的经历;第二,病人有反复重现的创伤性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者是幻想形式的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又称闪回),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周年日等情况下会引起强烈痛苦;第三,病人有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可有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激惹性增高,集中注意困难,过分的惊跳反应,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近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等;第四,是持续的回避,病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避免参加或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去,与别人疏远、不亲切,与亲人感情变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性经验无关的某些活动仍保持兴趣,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验的某一重要方面;对未来失去憧憬,如很少思考或计划未来的学习、工作或婚姻等;第五,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几日至数月后才出现,精神障碍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可长达多年。
影片在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落下了帷幕,约翰的精神异常解释为癔症,确切地说是癔症的分离症状,约翰就是在大天使谷回想起了童年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同时也回忆起了爱德华大夫遭枪杀的真相,走出了心理的阴霾,恢复了健康,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当然,坏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爱德华大夫》80年代在我国再次上映后,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人们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不少精神病院里,它是精神科医生的必修课,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悬念片《爱德华大夫》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心理医生中的神秘谋杀案,破案线索是通过释梦取得的。
青年医生约翰(格里高列.派克饰)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为他成年后精神错乱的根源。他潜意识中仍自认为杀害过弟弟,因而对杀人行为敏感、痛恨,无法忍受。后来他遇到心理医生爱德华。爱德华发现约翰精神异常,准备给他做心理治疗。
爱德华大夫正准备接任精神病院院长一职,而现任院长默奇森对此心怀不满,伺爱德华与约翰滑雪时,开冷枪打死了爱德华。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死因有所察觉,但潜意识中弑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自我惩罚欲望,于是他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同时,在约翰身上又出现了继发于遗忘的另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双重人格。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巧妙地将性爱、悬念和幽默融为一体,精神疾病与视觉艺术历来是他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悬念片《爱德华大夫》中,所反映的是癔症性双重或多重人格,主要表现为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常见形式为“神怪”或“死者的亡灵”等“附体”,取代病人身份,病人对周围环境缺乏充分觉察,注意和知觉限于周围人和物的某些方面,且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多重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相对常见的形式是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变。
这类疾病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心理治疗,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及发病原因以达到治愈目的。
与电影的丰富多采相比,用精神分析法对电影进行的解释非常有限。他以《爱德华大夫》、《帕拉亭事件》和《摩羯座下》三部绝无仅有的杰作审视了电影欣赏的真正含义,将电影艺术中的精神病学理论与实践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将观众也卷入了其中。希区柯克的影片使精神疾病与电影艺术的整合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理想程度。
(作者昂秋青: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目前任职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师)
资料来自:http://hi.baidu.com/symtzc/blog/ ... 1fe2ecaa6457cb.html 从《爱德华大夫》看癔症
昂秋青
《爱德华大夫》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精神分析的作品,成为许多年轻人对弗洛伊德和心理学最初的了解窗口。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伟大的作品,曾获得当年奥斯卡六项提名,其中很多经典情节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成为众多电影人争相仿效的对象。
影片开始是寒风中凋零的树枝,一句莎士比亚和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似乎表明了这将是一个贯彻弗洛伊德理论的戏剧故事。 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弗洛伊德病例引出了影片的女主人公,精神病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这是个专心学术的美女。这所医院原来由莫奇森医生主管,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彼特森就是爱德华的崇拜者之一。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虽然英俊不凡,但似乎太年轻了点,他和彼特森很快产生了彼此爱慕之情。但彼特森很快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扰的失忆症病人J.B.,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更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J.B.,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警察的追捕,让两个人来到彼特森老师阿利克森的家中,和蔼善良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帮彼特森一起治疗J.B.。经过诱导,J.B.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个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他滑雪的时候。为了让J.B.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J.B.在两人危急关头,终于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
警察按J.B.提供的线索果然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J.B.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J.B.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梦方醒,联系J.B.的梦境,整个故事终于有了结果。面对自己的阴谋的败露,莫奇森大夫无力向彼特森开枪,绝望地饮弹自尽。
《爱德华大夫》是联艺公司发行的一部心理悬念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精神病学家中的神秘谋杀案,破案线索是通过释梦取得的。影片取材于弗朗西斯·比丁的小说《爱德华大夫的诊所》。
青年医生约翰。巴伦坦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为他成年后精神错乱的根源。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征入伍,一次飞机失事后,他的手被烧伤,作了手术治疗。这时,他遇到了精神科医生爱德华。爱德华发现约翰精神异常,准备给他做心理治疗。
爱德华大夫是一个出名的精神病学专家,对罪恶感颇有研究,他接受格林精神病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格林精神病院坐落在佛蒙特州格林庄园,是一家以精神分析著称的集体开业诊所。现任院长默奇森大夫对爱德华的即将到来心怀不满,伺爱德华于约翰在大天使谷滑雪时,开冷枪打死了爱德华。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陷于精神错乱状态。虽然他对爱德华的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回忆的再现将这一印象压抑到潜意识中,自己取而代之,构成所谓心因性遗忘综合症。同时,潜意识中杀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自我惩罚欲望,潜意识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于是,在他身上又出现了继发于遗忘的另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双重人格,这是妄想性身份识别障碍的一种,他自认为是爱德华,而把原来的自我(约翰)遗忘了。
约翰自称爱德华来到格林精神病院就任院长,聪明漂亮且很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女医生康斯坦丝与他一见钟情。不久,康斯坦丝发现约翰一系列精神异常的表现,她用叉子在桌布上划了一些线条,竟使约翰大为生气;在约翰的卧室里,他看到康斯坦丝睡衣上的线条,又产生了异样的痛苦表情。约翰的处理一个精神病人自杀事件时的表现也令人怀疑,他在抢救自杀病人的手术台前突然晕倒。这个病人在自杀前一直认为是自己杀害了父亲,康斯坦丝劝导病人说:"你没有杀你父亲,这是你心理上的一种错觉。"可是,约翰在手术台前却失去常态地说:"是他杀的!他说的,父亲是他杀的。"这使康斯坦丝非常惊讶。尤其使康斯坦丝感到意外的是约翰的签名与爱德华著作中的签名完全不同,她禁不住问他:"你是谁?"约翰回答:"我杀了爱德华,顶替了他,我是谁,我也不知道。"每当看见身边保存的一只刻有字母J。B的的烟盒,约翰就感到十分痛苦,经过康斯坦丝的追问,他隐约回忆起爱德华被害和自己的身份,但很模糊,他把J。B。解释为约翰。布朗,一个过于常见的名字。这种回忆需要深入分析才有价值,但约翰不愿连累康斯坦丝,他留下一封信后便悄然出走了。
康斯坦丝感到,在约翰的潜意识中一定隐藏着一个可怕的秘密。她发现,线条、白颜色、火车轨道之类的东西都会引起约翰的激动、紧张和恐怖,她认为这些东西与他潜意识中那个可怕的秘密有关。如果不帮他揭示出这个秘密,把他重新带回到意识中并给予心理治疗,那么他的病态就不能根治,他的真正自我便不能恢复,最终无法避免由于爱德华被害一案所带来的灾难。
康斯坦丝在纽约帝国旅馆里找到约翰,将他带到阿历刻斯。布鲁洛夫教授家里。布鲁洛夫教授是康斯坦丝的老师,一位德高望重、妙语连珠的精神分析大师,康斯坦丝求他指点迷津。布鲁洛夫分析了约翰的一个梦%A
布鲁洛夫分析了约翰的一个梦。赌场象征精神病院,赌客象征病人,走过来吻他们的姑娘象征康斯坦丝,一个留胡子的人象征爱德华,留胡子的人说"二十一点了"是指"二十一点俱乐部",这是纽约一个著名的俱乐部,默奇森大夫曾在这里威胁爱德华,当时约翰也在场,梦中的默奇森大夫变成戴面具的赌场老板,他对留胡子的人说:"这里是我开的,请你离开。"约翰梦见留胡子的人跟自己赌完牌后,走上一幢高楼的屋顶,突然他摔了下去,戴面具的赌场老板在屋顶上出现了,他扔下了手中的小轮子。此后,梦中的约翰飞快地向山下跑去,一片巨大的飞鸟样的黑影追逐着他,使他惊恐万分。布鲁洛夫认为,高楼象征某处高山峻岭,可能是一处滑雪度假地,小轮子象征手枪。由飞鸟联想到翅膀,再联想到天使,可能预示着地名,经过查询,确有一处叫大天使谷的滑雪胜地。另外,约翰向山下飞跑象征滑雪而下,当时他感到极端恐怖说明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突然,刚回忆完梦境的约翰紧张地望着窗外,外面正下着雪,雪橇在雪地上留下一道道线条。白颜色、白雪、线条、火车轨道、雪橇痕迹。。。。。。。有可能使病人想到原来创伤地线索都是害怕和回避的对象,约翰的突发性恐惧是由一系列对创伤起激发作用的刺激被突然唤起所致。康斯坦丝感到她已经开始接触到约翰内心的秘密了,她要带约翰去大天使谷,通过旧地重游来唤醒他的记忆。
在大天使谷奇迹出现了。当康斯坦丝滑雪而下、快要冲到悬崖时,约翰救了她。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象迅猛的洪水冲垮了堤坝,揭开了约翰潜意识中的秘密。他回忆起童年时代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这完全是个事故,并不是他的责任,潜意识中纠缠了多年的自认为杀弟的罪恶感得以解除。接着,他又回忆起爱德华摔下悬崖的情景,有人从背后向爱德华开枪,并不是约翰将他推下去的。
此时,警察出现在他们面前。爱德华的尸体已经找到,发现了一颗致命的子弹。约翰因为冒名顶替被作为嫌疑犯拘留。康斯坦丝无奈地回到精神病院,似乎山穷水尽。但默奇森大夫无意之中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我跟爱德华一面之交,我不太喜欢他。"既然他见过爱德华,那么在约翰以爱德华的身份初次出现时他就应该揭穿之,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默奇森畏罪自杀了,康斯坦丝和洗清了罪名、恢复了健康的约翰一起踏上了蜜月的旅途。
《爱德华大夫》获得1945年度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和最佳特技摄影奖,并获得最佳摄影和最佳故事片奖的提名。饰演布鲁洛夫教授的迈克尔。契诃夫获最佳男配角提名,他那两句著名台词"晚安,做个好梦,明天拿出来分析一下"和"女人在谈恋爱之前最适合当医生,恋爱之后就只能当病人了"在好莱坞脍炙人口,堪称经典。
神经症长期以来一直是精神病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诊断概念。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上是建立在神经症的诊断和治疗实践之上的。神经症现代分类的框架,也是由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当时,他把神经症划分为焦虑症、癔症、恐怖症和强迫症四类,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的发生说由于自我不能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保持良好平衡的结果。
影片中线条、白颜色、火车轨道之类的东西都会引起约翰的激动、紧张和恐怖,这样,从反复发生的"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到反应性的意识障碍,从心因性遗忘到妄想性的身份识别障碍,约翰的症状已大体符合延迟性应激障碍的特征。这是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其诱因是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打击(如天灾人祸、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成为恐怖活动、强奸或其他犯罪活动的受害者)。精神障碍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和持续的回避。其诊断标准如下:第一,病人有对于几乎所有人都是创伤性的异乎寻常的事件或处境的经历;第二,病人有反复重现的创伤性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者是幻想形式的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又称闪回),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周年日等情况下会引起强烈痛苦;第三,病人有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可有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激惹性增高,集中注意困难,过分的惊跳反应,遇到与创伤事件多少有些近似的场合或事件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等;第四,是持续的回避,病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避免参加或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去,与别人疏远、不亲切,与亲人感情变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性经验无关的某些活动仍保持兴趣,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验的某一重要方面;对未来失去憧憬,如很少思考或计划未来的学习、工作或婚姻等;第五,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几日至数月后才出现,精神障碍持续至少一个月以上,可长达多年。
影片在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中落下了帷幕,约翰的精神异常解释为癔症,确切地说是癔症的分离症状,约翰就是在大天使谷回想起了童年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同时也回忆起了爱德华大夫遭枪杀的真相,走出了心理的阴霾,恢复了健康,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当然,坏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爱德华大夫》80年代在我国再次上映后,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人们了解弗洛伊德的学说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不少精神病院里,它是精神科医生的必修课,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悬念片《爱德华大夫》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心理医生中的神秘谋杀案,破案线索是通过释梦取得的。
青年医生约翰(格里高列.派克饰)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内疚和罪恶感。这种罪恶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成为他成年后精神错乱的根源。他潜意识中仍自认为杀害过弟弟,因而对杀人行为敏感、痛恨,无法忍受。后来他遇到心理医生爱德华。爱德华发现约翰精神异常,准备给他做心理治疗。
爱德华大夫正准备接任精神病院院长一职,而现任院长默奇森对此心怀不满,伺爱德华与约翰滑雪时,开冷枪打死了爱德华。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死因有所察觉,但潜意识中弑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自我惩罚欲望,于是他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拉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同时,在约翰身上又出现了继发于遗忘的另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双重人格。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巧妙地将性爱、悬念和幽默融为一体,精神疾病与视觉艺术历来是他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悬念片《爱德华大夫》中,所反映的是癔症性双重或多重人格,主要表现为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常见形式为“神怪”或“死者的亡灵”等“附体”,取代病人身份,病人对周围环境缺乏充分觉察,注意和知觉限于周围人和物的某些方面,且与病人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多重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同一个体具有两种或更多完全不同的人格,但在某一时间,只有其中之一明显。每种人格都是完整的,有自己的行为、偏好,可以与单一的病前人格完全对立。相对常见的形式是双重人格,通常其中一种占优势,但两种人格都不进入另一方的记忆,几乎意识不到另一方的存在。从一种人格向另一种的转变,开始时通常很突然,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其后,一般仅在遇到巨大的或应激性事件或接受放松、催眠或发泄等治疗时,才发生转变。
这类疾病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心理治疗,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及发病原因以达到治愈目的。
与电影的丰富多采相比,用精神分析法对电影进行的解释非常有限。他以《爱德华大夫》、《帕拉亭事件》和《摩羯座下》三部绝无仅有的杰作审视了电影欣赏的真正含义,将电影艺术中的精神病学理论与实践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将观众也卷入了其中。希区柯克的影片使精神疾病与电影艺术的整合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理想程度。
(作者昂秋青: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目前任职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