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独生子女求职就业怪现象多

独生子女求职就业怪现象多

来源:互联网   
人气:

90%求职电话是家长打来的“我的儿子人比较胖,职校毕业两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你们能帮他介绍一个吗?”在不久前上广990的一次“就业之友”节目中,讨论的是青年求职的问题,但90%的电话是父母为子女打来的,还有一位70多岁的金姓老爷爷,说自己的孙女是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应聘了好几家单位,但都没有回应,他非常着急。记者也经常接到读者来电,咨询有关青年见习、培训、就业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但几乎都是父母替子女来询


90%求职电话是家长打来的

“我的儿子人比较胖,职校毕业两年多了还没找到工作。你们能帮他介绍一个吗?”在不久前上广990的一次“就业之友”节目中,讨论的是青年求职的问题,但90%的电话是父母为子女打来的,还有一位70多岁的金姓老爷爷,说自己的孙女是医科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应聘了好几家单位,但都没有回应,他非常着急。

记者也经常接到读者来电,咨询有关青年见习、培训、就业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但几乎都是父母替子女来询问的。是不是子女比较忙呢?也不是,他们正忙着打电脑游戏或上网聊天呢。家长来电多,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对子女就业的急切心情,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种“大包大揽”的意识。子女总要独立面对社会,何不从自己打一个咨询电话锻炼起?

找工作全家出动

在虹口区举办的创业与就业活动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镜头:一个女大学生由父母陪着前来,每到一个招聘台前,其父都要对岗位、薪资和发展前景进行一番分析,甚至和招聘人员交流一番,然后再决定是否为女儿投递简历。记者问这位父亲为何要“包办”女儿的就业时,他表示:“女儿还小,面对五花八门的招聘单位,不懂如何辨别真伪。再说,她读完大学不容易,我们当然要为她找一个好单位了。”

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长不大”,可是用人单位更看中的是求职者的人品、学历和能力。这些年轻人连找工作都要父母亲陪同,甚至帮忙查资料、填写表格,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投诉原是“客里空”

子女有了工作,父母是否就可少操点心了呢?也不尽然。记者在市劳动监察总队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一次,一位中年妇女气愤地在电话中投诉:阿拉儿子刚刚工作,所在的某外资企业经常让员工加班,他天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回来,人非常疲劳,第二天还要照常上班。哪能可以这样加班的?这种行为是严重违反劳动法的,你们一定要好好查一查!

于是,劳动监察员来到这家外企实行检查,仔细查看了员工名单、考勤表、工资单等资料,发现这家公司还是比较规范的,加班并不多,员工基本上每天都是六点下班的。那么,那位中年妇女所讲的情况又是怎么回事呢?单位的人事经理道出了原委,不少青年员工的夜生活比较丰富,晚上经常玩到很晚才回家,回家怕父母责怪,便以加班当“挡箭牌”。

劳动监察部门或12333咨询电话接到的家长代子女投诉非常多,除了关于加班的,还有关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的。现在,劳动监察员往往劝他们让子女本人来电,因为当事人更能讲清真实情况,另外也避免这种“客里空”的投诉。

现在步入就业期的,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他们的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尽管子女已经成年,不少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不愿意放手,习惯继续包办下去。而很多青年在独立性与依赖性上,也表现得很矛盾:他们心理上是渴望独立的,但由于是在一种娇惯、包办代替的生活中长大的,行为上却离不开依赖。长此以往,他们又怎么断得了奶呢?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切勿冒失初尝“禁果”

禁果就像一个带刺的仙人球,匆匆忙忙采摘,也许会带给你满手的伤刺。 一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