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大学贫困生的精神面貌,大家都感到一种无形的压抑。
他们缘何走向孤独
“贫困生是目前高校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的组合有了新的方式。”泉州师院的胡老师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贫困生的来源主要有四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农家子弟;城市的下岗家庭子女;遭遇家庭变故的孩子;收入微薄的单亲家庭子女。
各种原因使他们一入学就带着某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入学后的种种不适应使这种负担更加沉重。先天的生活差异,后天的人为隔离,使他们有意无意地走向孤独。
吴同学十分感慨:与家庭经济较宽裕的城市同学相比,农村贫困生的知识面和生活背景的差异太大了,久而久之,他们产生了一种不被接纳的感觉,孤独、自卑感也更严重了。
据了解,贫困生在校园里被品头论足是常有的事,参加聚会的同学纷纷谈起自己的所见所闻。
“造成贫困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教授庄先生举例说,为了解决申请贷款人多款项少的问题,学校召集大家开会,请大家陈述自己的困难,“善良的本意却成了将隐私公开的痛苦”,许多贫困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会;学校的帮困工作大多采取申请、审查、通过的步骤,这一过程弄得众人皆知,有意无意地造成了伤害等等。
不少老师坦言,尽管国家和学校对帮扶贫困大学生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各大专院校通过“绿色通道”使一个个贫困生顺利入学,但与物质资助相比,贫困生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白,相当部分贫困生因有意无意的伤害已出现了心理障碍。
在采访中,不少教师和心理学医生都强调,与外界的干扰相比,贫困生的自设障碍更可怕:在自信而张扬的校园里,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对专业的陌生使信心受损;认为自己一切都行,拒绝别人的帮助和正常的人际交往;面对前后学习环境的差异引起的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
缺少一个心理疏通和情
缺少一个心理疏通和情绪疏导的空间,是造成贫困生心理负担的因素之一。他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贫困生的精神救赎。
给他们一个美丽的心灵
社会、学校在关注着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更关注着贫困生的精神生活。
心理学教授庄先生说,给贫困生一个美丽的心灵是容易做到的。他提出5条建议:一是在学校建立贫困生档案,定期开展有关咨询活动,解决疑难问题;二是把学校的行政命令改为师生的单线联系,为贫困生找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能获得劳动报酬的满足感;三是创造条件引导贫困生参加各种活动,打开心窗观赏“风景”;四是尊重贫困生的劳动;五是不要在贫困生面前炫耀富足,让他们享受平等的对待和无声的关怀。
“贫困,不是谁的错误,它应该作为奋斗的基石而不是绊脚石才是明智的。既然这个沉重的话题无法逃避,那就坚强地面对,精神救赎可以来自多方面,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自己。如是,随着新学年的到来,贫困生定能拥有一个美丽的心灵。”庄教授说出了全社会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