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89.5%公众担心 “恶搞”混淆青少年是非观

89.5%公众担心 “恶搞”混淆青少年是非观

来源:互联网   
人气:

本报北京8月27日电(记者唐勇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公众眼里,舆论环境存在日益低俗化的倾向,他们期待媒体推动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绿色舆论环境。有近千人接受了调查,其中79 8%的人认为,和10年前相比,媒体舆论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由于媒体市场化等原因的影响,一些不健康的舆论也开始大行其道。调查中,有31 6%的人认为,现在的舆论


本报北京8月27日电(记者唐勇林)《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公众眼里,舆论环境存在日益低俗化的倾向,他们期待媒体推动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绿色舆论环境。

有近千人接受了调查,其中79.8%的人认为,和10年前相比,媒体舆论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由于媒体市场化等原因的影响,一些不健康的舆论也开始大行其道。调查中,有31.6%的人认为,现在的舆论环境“比较混乱”,49.7%的人认为“有日益低俗化的倾向”。

在青少年接触不良舆论的诸多途径中,“网络”以92.5%的比例高居第一,接下来依次是游戏(74.7%)、卡通/动漫书(65.2%)和电视(61.0%)。此外,一些不健康的手机短信、彩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很大。

在公众看来,这些不健康的舆论最恶劣的影响在于,它们“混淆了青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89.5%)——一些成年人看了只会一笑的东西,却给孩子们带来价值观的模糊与混淆;同时也会使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电视、网络,耽误学业,甚至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一名接受调查者留言说:“让我们大人蹲下身子,从孩子的高度反思一下,为孩子们留一片纯净的天空,不要让他们看到的都是成年人‘恶搞’的世界。”

对于正引起越来越多人警惕的“恶搞”,公众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在他们看来,“恶搞”应有底线,道德伦理(84.6%)、传统文化(73.1%)、他人人格(67.9%)、信仰信念(63.3%)以及红色经典(63.3%)等,不应该成为“恶搞”的对象。

净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化“恶搞”为“善搞”,76.8%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文化、媒体界的推动”,其次则是“发掘传统文化”(71.0%)。

8月23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调查显示,公众对这部法律充满期待。净化舆论环境,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保证未成年人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等切实保障青少年权益的条款,最终出现在这部法律中。

对于“恶搞”现象,有66.2%的人认为,《未成年人保护法》应对此加以约束。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切勿冒失初尝“禁果”

禁果就像一个带刺的仙人球,匆匆忙忙采摘,也许会带给你满手的伤刺。 一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