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长心理 > 青春期心理 > 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来源:来自网络    
人气: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与教育 1 易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类型 包括对社会不信任的家庭、只图眼前快乐的家庭、为达目的不惜冒险的家庭、爱动武的家庭、缺损家庭。 2 易导致问题行为的家教态度与方式 溺爱娇惯,造成孩子独立性差,性格胆小、退缩,或以我为中心,好强任性;专制粗暴,使孩子对家庭冷淡、疏远、不满、抗拒,甚至敌意、憎恨,形成粗暴、虚伪的性格;歧视虐待,养成怀疑、孤僻或憎恨、粗暴的性格;忽视放纵,易使

(一)家庭的不良影响与教育

1.易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家庭类型

包括对社会不信任的家庭、只图眼前快乐的家庭、为达目的不惜冒险的家庭、爱动武的家庭、缺损家庭。

2.易导致问题行为的家教态度与方式

溺爱娇惯,造成孩子独立性差,性格胆小、退缩,或以我为中心,好强任性;专制粗暴,使孩子对家庭冷淡、疏远、不满、抗拒,甚至敌意、憎恨,形成粗暴、虚伪的性格;歧视虐待,养成怀疑、孤僻或憎恨、粗暴的性格;忽视放纵,易使孩子形成懒惰、任性、不安的性格。

(二)社会的不良影响

1.社会的不良风气、各种文化生活中的消极不健康的、有害因素的不良影响。

2.社会上具有各种恶习的人的影响,尤其是坏人的教唆。

3.学生的伙伴的不良影响,这是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学校教育不当:学校生活和学校教育中的一些不良因素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1.学校教育不当的突出问题

(1)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问题。有的教师不关心、尊重、了解学生,教育中存在命令式、强制性,简单粗暴,动不动就训斥责骂,甚至变相体罚;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急、过严,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或者对学生降低要求、放任自流;或者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把成人的心理需要硬解释为学生的心理需要等。

(2)教师的个性和情绪问题。有的教师性格不好,急躁粗暴,学生的一些问题正是因为教师的脾气激发而形成的。有的教师不公正,不耐心,随便横加责难,学生便采取反抗或逃避的态度来对付和适应这些教师。

(3)过重的精神压力。主要是升学率的压力、频繁考试和竞赛的压力、学习负担过重等引起学生过重的情绪紧张或情绪波动,就可能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

2.教师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过失

(1)把学生某一阶段的正常行为误认为问题行为。

(2)无鉴别地接受外界所传的关于学生行为的信息,便贸然下结论。

(3)发现学生的一次过失行为便作普遍推论,而不分析其背景及起因。

(4)以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

(四)学生个体的内因:

除了遗传和生理因素以外,主要有:

1.个性社会化过程迟缓,社会成熟度低。这类学生在低年级中比较多见。因为社会化程度较低,因此容易出现对学校的适应不良。

2.早期的创伤性经验和个性的影响。早期经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如果孩子遭受过创伤性打击,可能构成其将来心理问题发生的根源;另外,早期的亲子关系也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情绪的稳定与否,如果孩子遭受不良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孩子的焦虑和不良性格。

3.心理冲突或挫折,以及不合理认知和不良的应付方式。心理冲突或挫折,常常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学会良好的应付方式,不能较好的处理各种心理冲突或挫折,则容易导致其心理问题的发生,所以,应付方式被称为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的重要的中介因素。积极的应付方式如问题的指向和解决、找人倾诉、适当的合理化、情感的升华等,有助于心理健康;消极的应付方式,如退避、幻想、压抑、抽烟吸毒、酗酒等,不利于心理健康。

您的孩子有没有过厌倦学习的情绪?与他人协调的能力怎么样?耐挫力是不是有点差?不要小视这些问题,它们都属于适应不良行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项对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实证研究发现,55%的被调查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不良行为,这一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教科院“青少年心理障碍实证与教育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天津市9所中学的1223名初高中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70名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适应不良行为,占总人数的54.78%,其中中度以上的占22.01%。据了解,这些学生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学习问题和内向性问题(情绪和性格),青春期问题和特殊类问题(如追星、攀比、迷恋游戏机等)也不容忽视。具体来说,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自我中心、与他人协调、考试焦虑、自卑感、神经质、学习方法。

初三是问题最多的一个年级,这可能与初三学生承受的过重心理负担有关;重点中学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要少于非重点中学;另外,男女生之间也存在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内疚、自卑、焦虑和神经质。

对于形成适应不良行为的原因,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相当一部分父母对孩子教育无方,生活上过度溺爱,在学习上又要求过严,造成孩子一方面依赖性强,过于自我,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出现焦虑、抑郁,学校则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的不良书刊、音像制品和“三厅”对中学生的毒害更不容忽视。

专家建议,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学校在减轻学业负担的基础上,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开办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家长也要学习有关知识,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

我的态度:

点击图片更换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查看完整更多评论...以上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美文推送

最新美文

切勿冒失初尝“禁果”

禁果就像一个带刺的仙人球,匆匆忙忙采摘,也许会带给你满手的伤刺。 一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