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多一点时,孩子可以通过衣着来分辨男女。此时,你问她:“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她会说:“我是女孩子。”问她:“那布娃娃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她会说:“它是女孩。因为它穿着裙子。”此时女儿判断一个人的性别,往往是从此人的衣服、头发、胡须、体型、称呼等来判断。她的这种判断标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错误,因为世上大多数男女的穿着打扮都是按照女儿所归纳出来的这种传统标准来进行的。但也有发生错误的时候。比如,女儿有个搞的长头发叔叔,女儿就把他当作“阿姨”。在父母多次纠正后,女儿仍不愿叫他叔叔,每次见这位长发叔叔时,女儿总是喜欢问:“这位‘阿姨’干吗叫‘叔叔’?”
女儿第一次对异性官的好奇,发生在她二岁零十一个月的某一天。那一天,我们和女儿到公园里草坪上游玩,当时正好有一对夫妇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那里玩,对方很大方地邀请女儿过去一起玩,女儿在征得我们的同意后就过去和那男孩玩了。这样,孩子玩他们的,我们坐在草地上聊我们的。没过多久,我看到那个男孩随地排尿。可没想到的是:当时女儿立即奔到那男孩的前面,低头看男孩排尿。男孩不想让她看,就转身向另一边。谁知女儿却绕着那男孩转……这是女儿第一次有机会看到异性排尿。也不知她是对那小男孩的与她不同的排尿方式感到好奇,还是对那小男孩的关键部位感到好奇,她那专注执着的神态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
三岁零三个月的女儿正式进入幼儿园学习。女儿所就读的幼儿园没有分男厕女厕,男女小朋友都共用一个厕所。女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逐渐地认识到男孩女孩之间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衣着打扮方面的不同,也表现在衣着里面的不同。一天,妈妈抱女儿上厕所,女儿问:“妈妈,你帮我看看,我有‘小鸡鸡’吗?”(似乎是在心中疑惑了许久的一个问题,并带着一种不知如何描述的渴望)女儿说完就把裤子拉下,让妈妈看。可是妈妈却冷冰冰地说:“你不用拉下啦,我早就知道你没有‘小鸡鸡’!”“为什么呀?”“因为你是女孩。”女儿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女孩就没有“小鸡鸡”呢?对于这个问题,她也曾问过外婆,也问过姨妈,但得到的答案总是:“本来女孩子就没有‘小鸡鸡’!”这些答案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于是有一天,女儿又盯着妈妈很认真地问:“妈妈,我们班上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有小鸡鸡,而我没有?他们都站着尿尿,我却要蹲着?”(女儿去幼儿园后不久,她有一段时间回来时总是吵着要站着尿尿,有好几次,由于站着尿尿,结果把裤子尿湿了一大片)妈妈耐心地问女儿:“你们班上是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站着尿尿?”女儿说:“不是。只有男孩子才站着尿尿。”“这就对了。男孩子站着尿尿,女孩子就蹲着尿尿。你说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当然是女孩。”“所以你就该蹲着尿尿。”女儿又问:“那爸爸是站着尿尿吗?”妈妈说:“你说呢?”,女儿说:“站着。”妈妈又问:“为什么呀?”女儿说:“爸爸是男孩。”
有一天,妈妈带女儿去看只有几个月的邻居家的小弟弟,小弟弟穿着开裆裤仰卧在床上,女儿冷不防地跑过去伸出手指,小心翼翼轻轻一点“小鸡鸡!”
上幼儿园后,女儿就不再将穿着打扮当作判断性别的重要依据,而是把是否有“小鸡鸡”当作判断性别的重要依据。如家里有个洋娃娃,爸爸问她:“这洋娃娃是女孩还是男孩?”女儿会说:“是男孩。因为他有‘小鸡鸡’。”“为什么?”“因为他有小鸡鸡。”说完还用手去摸那洋娃娃关键部位给爸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