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学生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避免心理冲突,保持一种积极的就业心理,赢得就业市场的竞争,专家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几种就业心理进行了剖析:
(1)过高要求。许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攀高心态,而不考虑自己的专业在就业后能否学以致用。表现在:一是要求高薪,薪酬对每个大学生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通过调查,毕业生对工作第一年的月薪定位在2000元居多。而2000元以上的月薪许多国企是无法满足的,即是私企或外企也并不多见。二是看重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尽管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西部地区开始受到青睐,但是上海、北京、深圳等中心城市还是学生们首选的,即使无法选择中心城市,愿意去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也为数不多。
(2)自负。现今的大学生,自主择业意识已经很强,自信心也很足,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存在自负心态,如果相中了某处单位或某个岗位,几乎都表示:“我一定能做好”、“只要给我机会,我会给你一个惊喜的”。甚至一些学生为了使用人单位引起重视,把自己表现的十分完美,但在实际中眼高手低的现象却很普遍。
(3)自卑。与自负相对的,少数学生过分强调自己的某方面能力的欠缺、经验的不足、长相较差、专业不好或自己的家庭条件不佳等原因,到了招聘现场过分“谦虚”不敢自荐或者有的怕用人单位或其他同学们嘲笑他们自卖自夸、锋芒毕露,因而可能盲目的随便选择一个自己不了解或不满意的单位签定工作合同或者与就业岗位失之交臂。
(4)观望。招聘现场,许多学生观望态度非常明显,但“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也不乏其人,有的是有洽谈会都必到,却始终不投一份自荐材料。持观望态度的毕业生中几乎都表示看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但是他们却自信一定能找到“更大的麦穗”。这些观望的毕业生大多是专业较好、就业前景好或比较紧缺专业的学生。
(5)不想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毕业生求职竞争日趋激烈。在许多人感慨就业难的情况下,“不就业”一族却在悄然增多,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自己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他们放弃工作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学生本人对自己的未来有全面考虑,觉得挫折在所难免,人应该趁年轻的时候闯出自己的事业。同时,他们潜意识里都不愿面对职场上严格的体制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要么继续待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里,要么选择游离于传统的就业体制以外。自主择业、个人创业也是不就业族为自己规划的主要出路。比较新潮的是,近年来有少部分女生准备毕业后结婚,婚后成为全职太太。她们在毕业前夕也放弃了就业机会,加入不就业一族。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就业难不单单是社会竞争过大造成的,而是大学生本身就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就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