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充分,对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心理准备不足,在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中,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极易受到负性心理暗示,导致以下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因素:
一、从众盲目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社会或他人对某种职业认同的影响,接受了这种心理暗示,忽略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专业的限制,盲目地追求热门职业,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扎堆儿,无形中增加了竞争压力。
部分大学生在入学时,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对于毕业以后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并不清楚,缺乏对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身能力的培养,不懂得职业生涯规划,因此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更没有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以及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盲目跟风,不会扬长避短,在遇到对手时只能甘拜下风。
二、依赖等靠心理
依赖父母、亲朋好友“托关系、找门路”,是大学生就业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上,也是老师讲授的就业捷径。但一味等待亲朋引荐安排,虽然暂时获得就业机会,但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在接受用人单位考察时,很难蒙混过关。
三、自卑低就心理
部分毕业生低估了自己的价值,自惭形秽,缺乏信心与勇气,不敢参与竞争。这种现象多发生在“自我意识”不健全、性格内向、具有某种生理缺陷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过度自卑,而导致行动上畏首畏尾,影响自我推销,给用人单位留下缺乏能力,没有魄力的不良印象。
另外社会上过分渲染的“就业难”,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焦虑浮躁心理
毕业生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同的道路选择,意味着将有不同的人生,面对就业与考研、签约与违约、理想与现实,许多学生会产生矛盾与焦躁的心理,他们对未来抱有幻想,但又怕期望破灭,期待就业,但又怕找不到好工作。对于复杂多变的情形无法驾驭,或在求职的过程中受挫,失败的体验加重了心理负担,一提起找工作就感到恐惧,焦虑不安。
五、冷漠观望心理
部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从来不为任何事情操心,因此思想不成熟,对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更别提做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在其他同学都为找工作而忙碌时,自己却不屑一顾,甚至对别人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恍若自己可以置身事外。
更有甚者,“稳坐钓鱼台”,观望他人动向,然后再作决定。当今的社会是靠竞争生存的社会,谁做好了准备最先出手,他就是机会的眷顾者。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观望的心理将被极富竞争力的社会机制所淘汰。即使找到工作,也难有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