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实现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美国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些做法,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某些启迪与借鉴。
金融危机造成美国大学生就业矛盾
截至2010年1月,美国高等学校总数为6459所,在校的各类学生人数大约为1600万人。其中,公立高等学校2099所,在校学生大约为1200万人,占75%;私立高等学校4360所,在校学生大约为400万人,占25%。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趋势的“负面效应”势必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难。也就是说,美国也同样面临着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类似问题与严峻挑战。
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向国际金融危机演变,并逐步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在多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寒冬”。
2008年以来,美国的金融和科技等热门行业都被迫大量裁员。据密歇根州立大学高校就业问题研究所的测算,适合美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入门级”工作岗位比去年减少8% ;零售业一直是美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保底”行业,但如今这个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也遭受重创,用人需求大约下降了14%。
2009年7月,美国平均失业率达到8%,有的州更糟糕,超过10%,再加上2009年新毕业的150万大学毕业生(包括硕士和博士)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压力非常严重,整个美国和马里兰州的大学生失业率仍在15%以上。即便是找到了工作,他们平均起点的工资也比以前有显著的下降。
创业教育增强抗风险意识
美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就业矛盾尽管十分尖锐,但大学生就业问题并非是其中的最突出的热点。在美国,整个社会氛围、家庭和大学生能够比较平静地看待国际金融危机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面对就业困境,不少大学生能够以共渡难关的心态来调整其就业预期。
美国整个社会与大学生群体并没有因为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就业困难而惊慌失措。过去多年来,投资、银行和会计等高薪行业一直是美国大学生最向往的职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届生开始投身政府、医疗服务和慈善机构等待遇不高的行业。这与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兴未艾从而使不少大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其就业挑战密切相关。
美国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十分重视适应社会需求、大量开设跨学科专业;注重通识教育,重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其大学课程设置灵活、多样,注重文理工交叉, 学科渗透, 以主动适应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美国大学十分重视与用人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大学生不受学习年限限制,可根据其需求与市场行情实行半工半读或工读交替,只要完成学分就可以毕业。尤其值得我国高校参考与借鉴的是,美国大学十分重视通过创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
美国大学生就业心态不浮躁,能够在巨大的就业危机中应对挑战,与美国大学长期以来重视对大学生就业风险教育与就业观念培养不无关系。系统化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注意塑造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与国家、家庭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敢于应对就业困难与冷静处置就业风险、化“危”为“机”:一是,正确客观地分析自我,学会职业选择的策略,制定契合国家、家庭与自己的择业行动计划和措施;二是,进行自我适应性评价、未来职务设计、职业前景分析、角色转换、自我成长等,同时让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发展战略等;三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职业生涯危机,培养危机意识和风险观念,学会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等。
创业教育制度的启迪与借鉴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开设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共有188名MBA学生修读了这门课。这后来被众多的创业学者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是创业教育在大学的首次出现。20世纪80年代,创业教育在传统商学院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进入90年代后,美国的创业教育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正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运作系统和教育、教学与研究体系,创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已经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教育领域。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学校周围创办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大学的师生利用他们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学校里或学校周围创办企业,这些企业导致了美国新兴产业的萌生。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的硅谷地区。学校的师生不仅可以从企业里了解市场的用人信息,还使大批学生直接可以在这些企业实习和工作。据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统计,自1990年以来,该学院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 多个新公司,自主创业正成为学生主动性就业的重要渠道。
美国知名大学与政府机构、企业、社区非赢利性组织、医院、健康保健机构、民间团体等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实践机会,并与上千家企业和机构如福特、微软、杜邦等长期保持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任重道远
以创业教育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范式的变革,可能是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从而也是我国构建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的必然抉择。以创业教育来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使家庭与大学生能够主动适应变化了的就业形势,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被看作是中国创业教育的兴起。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八所高校被列为创业教育的试验基地。2005年8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实施了“KAB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
2008年,包括西南财经大学在内的中国高校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发展的研究项目,西南财经大学还投入750万元,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然而,与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现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以为,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必须要建立与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特别是要形成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与社会氛围,建立与完善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多元化的创业实践形式,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机制,转变家庭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其创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