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有近五成人“裸辞”跳槽,工作压力大,缺乏幸福感;工作太枯燥,不能实现抱负;工作节奏快,身心俱疲;人际关系复杂,无法适应等诸多因素都成为职场人毅然“裸辞”的导火索。然而,“裸辞”这种不留后路的选择是洒脱还是冲动?是跟风还是理性?每一个想要有所变动的职员背后,都可以率性地“裸”一次吗?
2013,“裸辞”在飞
“我裸辞了!”小康(化名)此时正略带兴奋地发消息告诉他周围的朋友,他刚刚把公司老板炒了鱿鱼。
小康,西安某广告公司的设计总监,大学毕业五年,属西漂一族,有幸成为今年裸辞大军中的一员。“太爽了!终于可以从电脑和无止境的加班中摆脱出来了。”这是小康辞职的理由,在广告界混迹了这么多年,虽然说薪水还算不错,但是工作压力可想而知,急于想摆脱的小康坦言想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
辞职后,小康打算出去走走,然后回来开一个自己的咖啡店,每天喝喝咖啡,读读书,与朋友聚会聊天,闲暇时就背上背包到处走走,这是小康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我第一站是去丽江,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事实上,像小康这样选择“裸辞”的白领还有很多,小康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裸辞现象更是比比皆是,2011年,裸辞已然成为职场跳槽的关键词。
裸辞风,裸辞疯?
职场裸辞风正流行,工作不快乐的你,是否也常常想要鼓起勇气,选择裸辞呢?
因工作压力使得身心疲惫达到了极限,或长期缺乏工作幸福感,或其他的一些个人原因,选择裸辞的白领日益增加。现代人做事果断决绝,毫不拖泥带水。既然工作不快乐,辞职后再另寻他处又何妨?
QuantMary Quant原来是一家咨询公司的媒体联络员,一年半前裸辞。
“当时,我工作已经5年多了,公司的情况不是很好,业务不景气,公关费用很少,没多少事可做。新来的头儿不太容易相处,每天看他的脸色,工作上又出不了成绩,老公就建议我休息一阵子再说。”
于是Mary在前年12月的最后一天,既没找好下家,也没找猎头帮忙,就写了封辞职信给老板,老板形式性地说了几句遗憾的话。第二天,她就跟公司说拜拜了。
“辞职之后的感觉很好,整个人一下子轻松很多,好好休息一下的感觉也很棒。”不过,Mary差不多休息了半年后,又开始觉得无聊。没有孩子,呆在家里不充实,于是老公鼓励她开网店做SOHO,现在Mary已经有了自己的网店,很自由,经营状况不错。
然而,对于Mary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
不计后果的“裸辞”,是奢侈还是无奈,恐怕要见仁见智了。
冯先生,28岁,公关公司项目执行,虽然每次工作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裸辞的念头都会在他脑子里闪来闪去。但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想想而已。“裸辞也是要有资本的,起码,短期内你要不愁吃穿。”
“对于我这种工作没多久、没什么经济基础的人来说,裸辞只能是一种奢侈。”冯先生说。
的确,“裸辞”也并非是想做就能做的,冲动之下递出一份辞职信很容易,但是辞职之后带来的后果却并非是所有人能承受的。
如果没有一定经济基础,一旦不能立即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那么裸辞就只能是一种奢侈,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拮据,长时间找不到如意工作带来的烦燥、恼怒。这样的“裸辞”似乎只是呈了一时的意气而对自己丝毫没有好处,所以凡事要三思。
裸辞,不要成为裸奔
面对越来越普遍的“裸辞”现象,专家则建议“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和思考。
作为职业规划师,闫岭也曾是“裸辞”一族。4年前,她辞去某著名外企市场部经理工作,从大连来到上海。在辞职“空白期”内,她参加了职业规划师的培训。半年后,她确定这是她的兴趣和能力所在,于是重新出发,目前已在这一领域颇有建树。
已过而立之年的闫岭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年轻人,“裸辞”不是不可以,但最好能在“裸辞”前,有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将这段“职业空白期”转变为真正的“裸辞蜜月期”,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今,“裸辞”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重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快乐和追求,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进步。”闫岭说。
虽然部分“裸辞”行为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但也有些是内外矛盾刺激下的冲动。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说,“裸辞”的利弊各半:利好的一面是,可以脱离当前的压力状态,摆脱束缚,给心情放假,对身心健康有帮助。
不利的一面是,当度过一个月或几个月的“蜜月期”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骤增,如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迷惘与痛苦等。另外,一个习惯了群体和团队生活的人突然间变成了“独行侠”,缺少社会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
对大部分职场人而言,“裸辞”毕竟只是暂时逃避压力的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归职场。因此,当情绪激动时,尽量不要急着作出重大决定,最好先作一些深入的思考。
比如,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了规划之后,可以好好地利用这段职业空白期,在调节身心的同时,深度思考自己长远的职业发展,做好再出发的准备,以免在将来的工作中再次遭遇身心俱疲的困惑。
对于已选择“裸辞”的人,要注意重返职场的时间。通常而言,离职后3个月以内是重新就业的黄金时期,3个月后尚未找到工作,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超过6个月,基本上已达到心理承受的极限,很多问题会一一迸发,对职业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裸辞”需要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成为一场职业“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