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乒乓球队国手王皓正式宣布退役。离开国家队后,王皓将返回母队八一队,从事教练工作,他希望未来可以以教练的身份重新回到国家队。
其实,像王皓这样退役后有着落的运动员并不多。
许多运动员在退役后的悲惨境遇,在最近几年被频频曝光。
“面对退役运动员在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制定政策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一位官员说,“我们手头有许多研究如何妥善安置退役运动员的课题,但大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现在的情况就是船大难掉头。整个体制就是这样,指望国家财政为提高退役运动员的补偿拨款,是根本不可能的。”
去年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通知》,这是中国第一个有关运动员社会保障的综合性文件。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地方体育局还没有认真研究这份文件,更不用说具体执行了。
现在的情况是,金字塔的塔尖,就是在国家队里出成绩的运动员,基本上都不愁退路。但塔身和塔基,也就是国家队的基础力量,我们的保障力度相当薄弱,更何况还有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的区别。”
据记者了解,随着各省区市各级运动队规模的不断扩大,退役运动员也在逐年增多,目前我国注册的专业运动员约5万人。在非奥运年有近万名运动员退役,奥运会年的退役规模则更大。但本该与之适应的就业率却是逐年下降,有相当一部分退役运动员长期滞留在队中,有的甚至长达10年之久。得到“妥善安置”的退役运动员只有千人左右。
“大部分只能拿到几千元补偿”
“其实,‘安置’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叫法,现在的说法是一次性补偿,补偿额由各地方体育局自己做主。”叶乔波说,“听说发达地区最多有给退役运动员补10万元的,但是大部分地方也就是几千元,而且还不容易拿到。”
对大多数退役运动员来说,带着一身伤病离开奋斗多年的运动队后,只能拿几千元补偿费,确实令人同情。
“找工作更不容易,没有了‘安置’之后,运动员退役以后就将面临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叶乔波说,“但现在的运动员退役后想进入企业,会被企业当成负担。一是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二是只有体育专项知识,所以退役运动员要想找到好出路实在是难。”
创业难就业也难,退役运动员还能有什么出路?在上世纪90年代,只有获得世界大赛前3名的运动员退役后才有免试进入高校学习的资格,现在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限制条件放宽到全国比赛前3名,即便这样,90%的退役运动员仍然得不到读书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现行《体育法》纲领性过强,没有对运动员伤残医疗保险、社保互助进行具体的立法保护。”叶乔波说,“所以,退役运动员已成为了社会负担并非是危言耸听。”
“我明白这些建议都是过渡性的”
“现在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叶乔波在谈到自己的观点时承认,正是由于举国体制的优势才使中国成为竞技体育强国,所以,这种体制在某些方面的弊端也将长期存在下去。
“我在这次政协会上提了一些建议,我明白这些建议都是过渡性的,但我这两年一直在研究退役运动员的出路问题,所以还是觉得有些价值。”按照叶乔波的建议,只有靠市场的推动力、靠不断完善现有体制,才能让问题好转。
“比如国家体育总局可以协同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公益捐赠事业出台法律政策,对捐赠运动员社会保障资金的企事业法人、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给予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叶乔波说,“还有总局应该争取体育扶贫工程专款支持,以确保运动员社保资金的筹措。”
从1994年到2006年,我国体育彩票公益金总额达513亿元,其中约有44%的比例归国家财政部。叶乔波介绍说,如果总局协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就可以把公益金的使用范围扩展到运动员社保资金的支出。
“另外我还希望金融、证券部门允许体育社保基金上市、贴现、发行体育国债,在利率上给予高于国债的优惠政策,确保退役运动员的社保专项基金和医疗保障基金具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