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北大仍然沮丧难眠专家建议,考后调节不能忽视,别让心理虐待困扰孩子。 记者从团市委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获悉,高考结束后,来这里面询、电话咨询的考生已有近百人次。其中,95%以上的青少年和家长表现为对待高考心理期待值过高,导致知道分数后心理不平衡。考后抑郁、紧张烦躁、早醒失眠、坐立不安、狂欢放纵、聚会喝酒等,成为考后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南南(化名)从小到大学习一直很出色,父母对他也寄予了厚望。上高
好朋友的儿子超超是省重点高中毕业生,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5名,他和家人满以为上一类大学没问题。可是去年参加高考,只达到二类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当时,我每拿到一门试卷都觉得挺好做的,心里就想着要考上清华、北大一类的名牌大学。看了语文试卷,一般的试题都做得不错,可写作文时却构思不定,耽误了时间,最后草率交卷。”超超笑着说,“期望值太高了,越想考好越难考好。” 高考是考生重大的心理应激事件。超超高考时发
下周,我们即将迎来全国统一高考,越是临近高考,考生和家长们的心理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今天我们请到医院心理健康科主任甘露春心理医生,来为大家解答与高考有关的心理问题,希望能为大家起到一个心理解套的作用。下面访谈正式开始。 4点建议应对考前烦躁情绪 主持人: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但是许多考生觉得时间越紧越复习不进去怎么办?注意无法集中怎么办? 甘露春: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存储器,当大量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摄入
离高考时间越来越近了,考生能否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迎接高考至关重要。每年的高考结果也说明,许多考生的考试成绩不如平常或者落榜,并不是因为考试题太难或是自己没有复习好,而是因为心理过于紧张,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此外,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到考生的正常发挥。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家长的一次心理测试。 如何调整心态,培养良好
6月,是考试的季节,也因此注定是骚动不安的季节。高考像道坎横在学生和家长面前,一赌命运的重压让稚嫩的学生们经常无法承受,继而带来无数心理问题。在这个关口,弹错哪一根心弦似乎都会让他们乱了阵脚。孩子们该如何自我排遣,家长们该怎样换位思考,老师们该如何循循善诱,这个月,考生们将在重压下成长。两头学生最易犯“心”病对于高三学生而言,临近考试有些紧张情绪在所难免。但据记者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出现考前焦
随着中、高考进入最后阶段,考生与家长也不同程度出现焦虑、烦躁状态,去医院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骤增。其实,中高考的关键是考验学生是否在临场发挥时有一颗沉着冷静的平常心。面对这一场“成绩+心理”的较量,你准备好了吗?为此,晨报特地采访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陈福国、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金武官以及上海中学心理老师王运调等,帮考生和家长守好这方“心理阵地”
距离高考只剩下最后一周了,考生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不少考生出现失眠的状况。为此,心理专家把考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分成几类,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类型1:成绩波动动摇信心 第一种考生是本身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只是为了一次成绩上的波动就动摇了信心。 “考生这时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成绩波动并不是自己的实力下降了,而只是状态上的一个小调整而已。”广州市某重点中学心理辅导老师周军指出,考生不
高三学子又将很快进入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每年的高考,都是一次对社会的关注度、教育的公平度、学校的知名度、教师的荣誉度以及学生的心理承受度等问题的巨大考验。在最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如何让考生静下心来,从容面对他们人生中一次比较重大的挑战? 心理学家对30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高考获得成功的关键,第一是考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情况;第二是高考前、高考中考生的心理状态。越临近高考,调整心态就越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12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再次进入全面系统复习阶段,此时,广大考生尤其要注意心理调适,因为你的心态如何将直接影响复习迎考效率和临场发挥。下面具体谈谈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一、调控情绪高三面临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尽全力拼的阶段,高考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要在这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查能力的选拔性考试中取胜,唯有全面提高素质。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自我心理调节,以踏实准备这个不变
抑制法:有许多学生在临考前总担心怯场,怕自己会紧张。对此,考生可用抑制法来避免怯场或走神。其原理是,当大脑中一组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会发出兴奋去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思维活动。同时,它又会发出另一种兴奋,去抑制其他神经元的活动。运用抑止法的具体方法是,当考生拿到试卷后,只需冷静地思考试卷上的题目,勿需多久,这种怯场或走神的心理干扰就自然会被抑止,进而调整机体步入最佳状态来完成考试。 睡眠法:有些考生一
目前,全国的高三毕业生正处在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感到学习有压力,有近一半的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出身心疲劳现象。 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 如何消除心理疲劳呢首先,要正
当你发现自己有轻视学习内容的苗头,或教师讲课方式不适合自己口味,或思想不自觉开小差的时候,要及时纠正过来,不能任其发展。 注意力不集中不必过于自我苛求 可以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注意力不集中就不集中吧,只要集中的时候我能听好课就行”。不要因为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就过分关注这件事,强迫自己甚至为此而焦虑,不要使心理能量过分固着在这件事上,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正确的态度是,带着这种注意力不太集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正在全面系统复习,力求以扎实的知识水平参加高考,希望考生注意心理调适,因为你的心态如何将直接影响复习迎考效率和临场发挥。下面具体谈谈。 一、调控情绪 高三面临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尽全力拼博的年段,高考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要在这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查能力的选拔性考试中取胜,唯有全面提高素质。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自我心理调节,以踏实准备这个不变
中国大地,一年一度的高考进入了录取阶段,此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往往大多锁定在高考“状元”和中榜生所被录取的学校,而焦虑不安、心理负担最大的“落榜生”,往往是被我们容易忽略的心理较为脆弱的人群。 高考作为紧张性生活事件,对考生的人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容易引起心理应激反应。高考前考生承受较大压力负荷,考后彻底释放,易形成较大心理落差。而考后填报志愿、等待录取通知的过程,又会让考生处于焦虑状态。成绩好的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正在全面系统复习,力求以扎实的知识水平参加高考,希望考生注意心理调适,因为你的心态如何将直接影响复习迎考效率和临场发挥。下面具体谈谈。 一、调控情绪 高三面临人生的关键时刻,是尽全力拼博的年段,高考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要在这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查能力的选拔性考试中取胜,唯有全面提高素质。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自我心理调节,以踏实准备这个不变
近几年,在考前将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其目的是为了让考生消除焦虑,有好的临场发挥,甚至争取能超常发挥。最近这几周,郑州市很多中学都请了心理专家为考生做心理辅导,这种做法得到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但也有一部分家长质疑:考前心理辅导对考生到底有没有实际的作用? 考前心理辅导正热 “我感觉听了没什么用。”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郑州市某重点中学专门从北京请来心理专家团为高
高考后,心理问题接踵而至,医生提醒,考生和家长要学会从容应对,平和度过。 紧张的高考已经过去,但“余温”炙热:殚精竭虑填志愿、削尖脑袋跑信息,父母和考生普遍处于焦虑之中。昨天,记者从102医院、德安医院了解到,高考过后,每天都有焦虑的考生甚至家长赶去做心理咨询,还有一些同学住院治疗,尤其是考分公布后,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失利考生“路在何方” 考生张某,平时成绩优异,老师和家长对
从历年高考的情况看,总有许多学习很好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心理不稳定、考前学习状态不佳而导致高考失败。临近高考,考生和家长的心情也一天天紧张起来。本报记者专程走访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王丹蕊主任,将往年高考阶段考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并提供心理调节建议,希望考生能在高考前彻底放下心理包袱,在考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案例一“不知何时我才能告别痛苦” 小A是一名市级重点中学的高三
高考期间,怪事迭出:担心考前孩子睡不好觉,有家长打电话给机场让飞机停飞,有家长要求火车过境时不许鸣笛;考试中,怕干扰孩子发挥,有家长建议考务人员上树捉知了。凡此等等,反映出家长为了让考生有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投入高考,几乎想入非非了。 其实,要想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像高考这样的人生重要关口,关键在于日常要做好家庭教育的慢功,慢慢培育孩子的抗压能力,而不是高考临时抱佛脚。 重视高考无可厚非。可怜
高考结束了,考完试对家长和考生来说就意味着“解放”了吗?事实上,等待分数的日子最难熬。心理专家提醒,切莫忽视考生考后心理调节。 “今年文综、理综的试题较难,很多考生反映考得不理想,很容易焦急和懊恼。”心理专家说,根据以往经验,高考结束到发榜期间,考生出现心理问题比高考前往往有增无减。 考生急诊室:考后易出现的心理症状 过分放纵型:这是高考后最常见的考生心理状态。高考结束后,有人喜欢上网,就到网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