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在科学进程中,没有哪一种历史和社会学的论述足以解释心理分析学的突然出现,也无法解释其对无意识心理过程的发现。19世纪末期,许多在维也纳和主要的欧洲城市长大的人们都接受过医学的培训,并浸润在生理心理学的传统之中,可是,只有弗洛伊德一个人继续进行神经科学的实践,然后使用歇斯底里症催眠医术,最后发明了心理分析学。他的思想的进化有一部分受到了社会条件和他那个时代的科学知识的滋养,可是,也有一部分
弗洛伊德在他的晚年,忧虑于人类的命运,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深感一种社会与文化的病患隐埋于整个时代之中。但早已身患绝症(口腔癌)并步入了暮年的他,难免会有力不从心与无可奈何之感。他只是怀着一种希望,他说:“我们可以预料总有一天有人将大胆地着手研究一种文化社会的心理病理学。”十几年后,另一个犹太人,另一个献身于精神分析的学者,埃里希·弗洛姆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埃里希·弗
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大概也会知道他有两位后来与之决裂的得意门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和卡尔·荣格(CarlJung),前者提出“超越自卑”,后者提出“集体潜意识”,他们的学说对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很大,尽管他们不愿把自己的流派归为精神分析(一个叫个体心理学,一个叫分析心理学);有时他俩甚至不太承认自己是这位老
AnnaFreud:1895 12 03-1982 10 09奥地利心理学家、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逝于英国伦敦。由于安娜·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特别是儿童分析的卓越贡献,许多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美国的克拉克大学(1950),杰佛森医学院(1964),芝加哥大学(1966),耶鲁大学(1968),她父亲的母校、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197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78),英国剑桥大学(1980)美国政府曾授予她“麦迪逊奖”,英国政府
霍妮(Horney,Karen1885-1952)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生于德国汉堡。1915年获柏林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15~1918年任柏林精神医院住院医师。1932年移居美国,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1934年私人开业,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她对弗洛伊德理论日益不满而与之决裂。1941年,成立以她为首的美国精神分析促进协会,并建立美国精神分析研所,由她任所长,直至逝世。其理论的主要概念是基本焦虑。她还提出
穿越黑暗,一直在那里精神分析心理学一群精神非常的人的创造,一切都有了解释。易曰,没有任何事物是意外。佛曰,有因有缘集世间。佛洛依德曰,到处找不到理由的时候,潜意识里必有答案。惊天地泣鬼神之贡献。又一证据,天才跟疯子的差别—天才成功了,得到了认可。这帮人太有意思了,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精神分析师如父母。1、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对当代电影、戏剧、小说、政治运动、广
阿德勒AlfredAdler:1870 02 07-1937 05 28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阿德勒打小身心不健康,一个腿残疾,所以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真是什么样的人发什么样的议论。理论:A 阿德勒和德国心理学家C G 容格等人对弗洛伊德过
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苏黎世圣人”,荣格学院,哈佛、耶鲁、牛津等10所著名大学名誉博士英国皇家医学会名誉会员,瑞士医学科学院名誉会员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名誉哲学教授,巴塞尔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名门之后:“卡尔的孙子”“牧师家的卡尔”,祖父(瑞士著名学者名医),外祖父(巴塞尔大主教),科学+医学,父亲♂(神学博士牧师暴躁多疑),母亲♀(笃信宗教第二人格),神学+宗教,彼此怨恨。童年,敏感内向、孤僻
艾里克·弗洛姆ErichFromm[1900 03 23-1980 03 18]德国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代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理论:人类是唯一拥有自我觉察的动物,在历史上,当人类得到政治自由,他们开始体验到与他人和世界的孤立,并感觉在世界上无法得到永久的自由,因此自由变成一种负担,人们体验到基本焦虑,或一种在世界上寂寞的感觉。逃避自由。积极的自由。弗洛伊德认为,我们身上多数真实的东西都不是意识,而我们意识中的多
加德纳·墨菲[GardnerMurphy1895 07 08-1979 03 1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奇利科西(Chillicothe),逝于美国华盛顿。他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度过大部分童年时光,深受其母亲家庭的强烈影响。1919-1923年就学于浩其柯斯学院以及耶鲁、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1923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1925年担任过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员职位。1926年和后来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的露易丝(LoisBarclay,1902-2
作者:郭本禹我的导师高觉敷先生(1896——1993)在我国精神分析的早期传播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早在1925年就翻译了弗洛伊德1909年在克拉克大学的五次演讲即《精神分析五讲》,并将之译为《心之分析的起源及发展》,发表于《教育杂志》第17卷10、11月号。这是弗洛伊德本人著作在中国的最早翻译。他还先后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30)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商务印书馆,1936)翻译成中文,这对于中
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简介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质是揭示和解释无意识冲动和指向它们的防御。这并不是用分析个人的方式代替家庭交往模式;它了解在何处揭示基本需要和恐惧,这些基本需要和恐惧妨碍了个人以成熟的方式进行交往。基本的精神分析理论有:一、弗洛伊德的内驱力心理学。在人性深处,性和攻击是驱动力。当孩子们了解到直接表达这些冲动可能受到惩罚时,心理冲突就产生了。产生心理冲突的标志是他体验到了不愉快的情感。焦虑是
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的领军人物和理论建构许多家庭治疗的先驱者,包括NathanAckerman、MurrayBowen、IvanBoszormenyi-Nagy、CarlWhitaker、DonJackson、SalvadorMinuchin都受过精神分析的训练。由于怀着创新的巨大热情,他们逐渐背离了旧的心理动力(psychodynamics),转向新的系统动力(systemsdynamics)。一些人,诸如Jackson和Minuchin,离精神分析的根源非常之远;而另一些人,例如Bowen和Nagy,他们的工作还保留着明显的精
HTMLclipboardTA沟通分析治疗法(一)、EricBerne生平艾律克.柏恩(EricBerne)是沟通分析的创始人:1910年/出生于加拿大,父亲和他都是医生。1919年/父亲因肺结核去世。1943年/担任美国军队的神经科医师,开始用团体式的心理治疗法。1947年/在旧金山和Erikson一起从事精神分析的研究。1955年/向旧金山心理分析协会申请会员资格,但被拒绝。于是他向传统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假定挑战,舍弃过去所受的训练。1961年/第一本有
HTMLclipboard結構分析(Structuralanalysis;PAC)結構分析是溝通分析中對個人自我分析的重要理論。主要是用來區分個人不同且可明確區別的自我狀態。什麼是自我狀態?伯恩將它定義為:“一種思想與感覺一致的系統,藉由一套相對應的行為模式呈現於外。因此兒童自我就是一套自個人童年遺留下來的行為、想法、感覺;成人自我則針對目前現實自主性行為、想法、感覺的組合體;父毋自我就是個刻圭,個體從周圍重要人物(按個人本身的認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富有科学色彩的对人性、人情、人心进行深度解释的方法,作为曾广泛应用的临床心理治疗实践,以及作为一场颇有声势、影响遍及各个学术领域的国际性运动,在20世纪人类精神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自我的理解。从传记史的角度看,精神分析构成了20世纪传记最为重要的文化环境,也对后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精神分析的专业杂志《美国意象》(AmericanImago)在1997年与1998年接连推出了两期
1 设置概念的序论在精神分析的用法中,设置意味着一整套的协议。它代表了精神分析会谈的一个框架,也就是所有形式上的安排:费用、访谈的时间和频率、疗程、如何处理休假和失约的问题、治疗时躺在躺椅上还是坐着。但是,设置的精神分析理念不仅仅意味着只是分析过程在形式上必不可少的一套协议,而更是一个重要的或是基本的概念。在设置和临床技术之间有一个灰色的过渡区域(Heberle1995)。许多被认为是临床技术的部分实际上和每
HTMLclipboard1.TA简介所有的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就得到了结论:“我不行--你行”。这个结论是他们在童年环境中的依赖地位的产物,并永久的刻印在心里。在出生的头五年,许许多多事情夹杂着强烈的情感,被印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并且在以后,随时可能再现。如果现在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依赖的情形中,我们就又回到了"小孩",并体会到与幼年时同样的情感。或许我们又感到"我不行--你行"。在毕生的时间中,我们都
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都修过有关心理学的课程,还记得吧?以往我们修习的学院派之心理学是非常“科学的”,“理论结构严谨致密”,“使用的概念也有严格的定义”,“陈述的命题,也必须经得起一再的实徵研究”,因此,“为了达到科学上精准正确的要求,往往将人类的行为分解成许多的小单位,然后在严密控制的实验室里,研究某种行为和某类刺激的关系。”最后的结果是仍然“无法使人窥得人类行为的全貌。”以我个人学习
HTMLclipboard心理游戏与游戏分析(取材自TAToday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章)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和别人的互动是在很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的,然后你对自己说类似这样的话:“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一类的事?”“为什么又发生这种事?”“我想他(她)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怎么又…”你是否会因为事情演变成这样而惊讶,但同时又发现类似的事情以前也曾发生过?如果你有这样的经验,用沟通分析的话来说,你是在玩一种心理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