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对于人们来说是绝对不可小觑的方面,而对于孩子来说更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孩子的心理活动不稳定,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完备,因此常常容易感到焦虑,会遭到更多的挫折,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如果不多加注意和改善,就会产生消极心理或者不良反应,对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影响。接下来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孩子心理压力时常见的几个表现。 1、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灾难性的图片而对灾难产生恐惧是情理之中的事。同
大家都喜欢孩子温顺听话,可最近英国《每日邮报》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却告诉人们,小孩爱顶嘴未必是坏事:最新调查发现,经常跟父母顶嘴的小孩,跟温顺听话的小孩相比,更不容易出现嗑药、未成年喝酒等不良行为。 儿童心理学爱顶嘴的小孩不易学坏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人员研究了150名13岁男孩女孩同母亲讨论问题的情形,把他们分成对母亲意见固执己见和言听计从两组。3年后,研究人员发现:日常顺从家长意见的小孩,喝酒
宝宝一出生,父母就会带着宝宝做很多身体检查,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各位家长十分关心的,但是你关心过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吗?其实儿童心理已经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了,有些孩子哭闹很厉害,有时还会厌食拒绝吃饭等等,这些并不是孩子在耍小性子,而是心理因素的影响。那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呢?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
对4-7岁的儿童来说,学电脑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如果有志于从事电脑专业工作,不接受高等教育也是胜任不了的。 再者,智力正常的成人只需一两个月便可掌握电脑的操作技能,没有必要让孩子从小费劲去学。同时,电脑属于升级换代极快的产品,儿童学电脑对其将来的学业及前途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孩子在读小学五六年级时开始学电脑比较合适。 因为这时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这时学电脑既不需要
儿童期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非常少见。青少年期的失眠发生率较儿童为多。 导致小儿失眠的原因主要有: 不良入睡方式:幼儿的入睡困难往往与家长不正确的抚养方法有关,如抱着孩子等其睡着后再放在床上、和儿童一起睡(陪睡)等。 幼儿的入睡困难与不安全依恋存在明显关系。 睡眠恐怖:4~12岁的儿童对夜晚恐怖,而其父母往往不知道。有的儿童将“睡眠”与“死亡”混为一谈,认为睡着了自己就死了。因而恐惧睡眠。 环境因素:睡
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不敢和别人目光对视,不能在他人的注视下工作,在公共厕所小便更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技术员小赵的“内向”似乎有点过了头。 其实,这不是简单的性格问题,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病症——社交恐惧症。是什么让人如此“怕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有一位严厉、缺乏温情和理解的父亲是导致社交恐惧最主要因素的之一。 对此,北京军区青少年成长基地研究中心的陶然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所以,我们的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 -眼神暗示 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
近年来患焦虑症的儿童越来越多。据报载,专家通过对万余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抑郁、焦虑、恐怖等。其中,焦虑症状更为普遍一些。究其原因,主要是过重的学习负担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 那么,儿童焦虑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家庭不和睦: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家庭和睦可以培养孩子活泼聪明的天性。相反,夫妻不和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孩子的情绪会变得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咨询师。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一、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二、语言暗示法 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
9岁半的炯炯(化名)读四年级,近段时间以来,他突然常发脾气,不做作业,不去妈妈给他报的4个辅导班上课,也不想去学校上课。炯炯不仅说谎,还和家人大吵,到医院也查不出什么毛病。2008年1月3日上午,心理医生告知炯炯家人:孩子已患上了儿童抑郁症 孩子不上课还爱发脾气,为啥? 12月22日,住在淮河路上的炯炯,由妈妈楚女士带着他去大学路上英语辅导班时,炯炯突然哭着不愿去,被妈妈劝到学校后,他在学校大声叫喊。 楚女士把
在家像只横行的小老虎,出门变成胆怯的小猫咪。一些家长常常说自己的孩子是“门背后的霸王”,并为他们“拿不出手”的表现头疼不已。幼教专家告诉年轻父母:鼓励式教育最重要,下面教你改变“胆怯型”儿童的三个方法。 1 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
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与儿童感知、语言和思维、情感、动作以及社交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活动有关,属于发育障碍。很多国家对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我国尚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有关临床病例的统计中发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约为5 1左右。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儿童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孪生子女中,单卵孪生子中若有1个患
良好的习惯是构成健康人格的基础。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完成的课题———“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当今少年儿童有8大良好习惯,7大不良习惯;少年儿童在做人、做事和学习3个大的方面几乎都养成了一些基本的良好习惯,且发展比较全面。当今少年儿童的8大良好习惯是:勇于表现自己;生活比较有序;待人有礼貌;喜欢交往;做事遵守规则;爱护环境;敢提问题、敢于发表见解;喜欢新事物。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
大约16%的患抑郁症的儿童和十几岁的少年,其病症并不符合传统上对抑郁症的定义。所谓非典型症状,是指与成人的抑郁症不相吻和。本项研究第一次专门研究孩子中的非典型的抑郁症。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为,当令人高兴的事发生时,病人仍然没有积极的反应。除了情绪反应之外,非典型的抑郁症还需包括其他表现,如增加胃口、增长体重、增加睡眠和行动迟缓。例如,典型的抑郁症有普遍失眠的表现,而非典型的抑郁症表现正好相反,这些孩子
读小学五年级的雯雯,因为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回家后自杀了。家长和学校老师震惊之余,回顾雯雯有情绪问题已经一段时间了,只是未被重视。在心理精神专家看来,自杀的学生很可能患了儿童抑郁症。 近年来,成年期心理精神障碍有低龄化倾向,其中最引起关注的是儿童抑郁症。与成年的抑郁症病人比较,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抑郁,但他们还是会有一些异常——— ★情绪持续低落或变得十分暴躁。抑郁的情绪令患者丧
据工人日报报道,来自日前举行的中国优生优育学会年会的消息,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心理学家认为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中国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和过分关注,长期处于这种消极影响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有关专家研究显示,70%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还有10%的家长是严厉处罚。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是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适应能力差。为此
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有专家提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院王卫博士指出: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中国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孤独、泄气、紧张、心烦,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对成功没有信心。表示经常有以上6种不良心理感受的儿童占受调查者总数的13 6%,表示时常有的达到43 1
儿童抑郁症发作主要是由于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导致,因为压力得不到释放,所以心理产生障碍,表现为种种异样。 儿童抑郁症表现 1、食欲突然减退或者增加。 2、性格骤变。有的情绪暴躁、易怒,有的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3、学习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 4、失眠、头晕、心慌、面无表情等躯体表现。 5、疏远同龄人,喜欢独处,不喜欢运动。 压力疏解 帮助孩子疏解压力,才是抵抗儿童抑郁症的良药。孩子也
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有专家提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学院王卫博士指出:这种抑郁首先归咎于中国家长对其独生子女的过高期望。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孤独、泄气、紧张、心烦,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对成功没有信心。表示经常有以上6种不良心理感受的儿童占受调查者总数的13 6%,表示时常有的达到43 1